袁绍拂袖而去,郭图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山上早已断粮了,刘石军只能以树皮草根为食,饿得皮包骨头,有很多兵士开端偷偷地溜走,主动投奔于禁,并向于禁陈述了刘石残部的轨迹意向。
于禁军的搜刮范围已经缩小了很多,每支搜刮步队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刘石的亲兵就趁刘石熟睡之机,砍了刘石的脑袋,然后带着刘石的首级向于禁投降,至此,活动在冀州西部的黑山军已被清除。
徐荣方面也获得了大好的成绩,入河间国以后七战七捷,把左校黑山军赶出了冀州,丧失惨痛的左校没有胆量持续在冀州活动,因而北上去了南匈奴,归入南匈奴呼厨泉单于麾下,帮忙南匈奴打劫幽州西部地区,刘虞深受其害,多次派兵征讨都铩羽而归。
这些日子,于禁又获得了来自邺城的充沛给养,因而以三千人一队,从分歧方向搜山,刘石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不敷五千人,并且每天躲躲藏藏,食不充饥,士气寂然,只顾得逃命,底子不敢与于禁军相遇。
袁绍大为发急,本来还筹算趁姜盛未能完整把握冀州之机,谋夺冀州,现在看来,自保都是题目了,他令颜良率军两万在东光城北五十里处修建堡垒,以抵抗张宁军,派文丑率军两万北上章武,替代高干。
郭图本就是气度局促之人,见逢纪所言给本身浇了一盆冷水,心中不悦,以是才说出如此低情商的话。
荀彧见姜盛推行鼎新的政策有些过火和血腥,筹算压服姜盛改武力为怀柔,缓缓推动地盘鼎新活动,就与田丰商讨向姜盛进言,谁知却遭到了田丰的回绝。
袁绍不悦,冷冷地说道:“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言!尽好本分便可!”
眭固军在夹缝中保存,过得艰苦,就向张宁求救,张宁又向姜盛陈述,姜盛就派出密使向徐荣传达号令,徐荣接到号令后即停止了进军,而是跟于禁一样,清算河间国和安平国的兵马,冀州的兵权已经全都归入姜盛掌控之下。各郡国一把手还是韩馥的旧臣,但军事方面都已换上了姜盛的人。
逢纪叹道:“主公不听奉劝,必有一败啊!”他摇了点头,也不再劝,自回太守府去了。
逢纪道:“主公三思啊!姜盛这是用心逞强,引主公入彀啊!现在姜盛还不敢对主公如何,一旦主公举兵夺冀州,姜盛必会漫衍谎言,以讨逆为由,名正言顺地对于主公!”
郭图道:“元图兄,主公志在四方,你岂能屡加劝止呢?”
袁绍劝道:“二位智囊,不必争了,你们各有千秋,不要因一时意气之争,而误了大事,掌控冀州期近,你们要同心合力,而不是相互争功。”
这些新任的郡尉、县尉都是跟从姜盛多年的老兵,军功赫赫,而对姜盛又忠心耿耿,有这些人掌控各郡县的兵权,姜盛能够放心了。
“好,现在我们来议议该如何夺回冀州之位。”
逢纪一怔,他没想到郭图能说出如此话语,当即回击道:“此策乃是鄙人提出的,公则兄只是实际履行者罢了,如果论功,我功大于你啊!”
两人拱手道:“部属知错了!”
现在冀州已经完整稳定了下来,就剩一个渤海郡,也因为黄巾军的管束而没法影响姜盛的政略,姜盛调集荀彧、荀攸、田丰、徐晃等文武官员会商了三天,决定在冀州推行姜盛当初在乐安的政略,“均田制”开端在冀州轰轰烈烈地展开起来,有些豪强试图与姜盛对抗,姜盛二话不说,派玄甲马队直接给抄了家,试图顽抗的豪强们都被斩首示众!河间国一个豪强竟然纠集了五千私兵,攻略县城,徐荣接到求援以后,率军星夜驰援,一战而就,五千私兵战死三千多,残剩两千人马都被徐荣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