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钦一把抱过孩子,问了句:“钰儿,有没有听娘的话?”
他看着明姝正对着镜子梳头,问道:“你……可还风俗?”
许安道:“是教小少爷读书的王先生之子。”
晏家在本地虽是大族,可年青人不是在外游宦,就是在外游学,老一辈的人怕震惊晏子钦的悲伤处,来看看便走了,到了下夜时分,院中已是静悄无人,只能模糊闻声许氏房里传来敲木鱼的声音。
晏子钦接过手炉,绕开狭划子篷里摆的满满铛铛的小桌、小柜,和明姝同坐在一张厚毛席子上,两人挨在一起,炉子里火光亮灭,照得二人脸上红扑扑一片。
内心有些郁结,不免叹了口气。
领头的是晏子钦的大伯,他是个刻薄的人,宋时江西出才子,本源在于此地深厚的文教传统,农时耕作,闲时读书,耕读传家,是以很多看起来诚恳巴交的农户实在都能背出整篇论语,写下三五首律诗。
晏子钦天然晓得她心中不快,二人别离躺下睡了,都是展转难眠,到了半夜时分,明姝已经困极睡去,却闻声晏子钦幽幽一叹:“我也是在赌,赌朝廷的风向。”
来时只要四艘船,分开时倒成了六艘。莫申明姝东西多,杜和的东西也很多,他哥哥早就晓得弟弟跟在晏子钦身边做事,想着有个平辈的状元郎教诲,总好过在家里兄弟俩吹胡子瞪眼谁也看不管谁,便连夜差人把杜和的行李打包送来,另包来一封五十两的银子,看得杜和一阵肉疼,偷偷念叨着:“早晓得就不把那枚猫儿睛当了,还是过了刻日赎不返来的绝当!”
小子钰把脸藏在晏子钦怀里,害臊地唤了声嫂嫂,把明姝也惹得一脸通红,用手去戳他的面庞,小孩子躲也不躲,只是内疚的笑着,仿佛另有些怕生。
晏子钦没想到问及了女孩儿家的心底事,喝了碗红枣茶避过难堪。
晏大伯是骑头口来的,顾及晏子钦身边有随行的女眷,另雇了一辆加了厚绵帘子的骡车。他话未几,把人送到了,便起家走了,晏子钦要留他喝些热茶,他却推说侄子舟车劳累,先歇息,这碗茶来日再说吧。
晏子钦道:“先抱病了,你本身就不看书了?”神采间已有些活力的模样。
“啊!我揉到王安石的脸啦!你写的那些《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等等‘朗读并背诵全文’的文章害得我好苦,现在竟然见到幼年期间的正主儿了!”
她想着,尖叫起来,晏子钦探出门一望,看本身的娘子正揪着一个满脸慌乱的小孩子不放,皱眉道:“你在做甚么?”
晏老夫人许氏一身青布衣,自丈夫归天后,她吃斋念佛已有五年,除了管管家里的事,也不太留意内里的是非,养出一副清寂描述,见宗子返来,可贵笑容满面,拉着儿子的手喟叹了一番,只道:“返来了就好。”又看着新妇,眼里安静如水,并没有过量爱好,也没有不满,从腕上取下一只镯子交给她,说是晏家女眷家传的东西。
说实话,这里固然整齐舒坦,到底比不上衙门里,更比不上都城。当初说要同他共磨难,虽是至心话,可真到了这境地,却想着如果一辈子留在临川,的确是迟误人,特别是晏子钦的满腹经纶,莫非寒窗十载,一举夺魁,就是为了留在乡里做个教书先生之流吗?
临川和舒州相去不远,半途只在九江、洪都停靠了两回,不过一旬便到达临川渡口,临江一望,岸上尽是疏影横斜的腊梅,暗淡轻黄,芳香浮动。
晏子钦立在船尾最后张望了渡口上纤细的人影,回身挑帘走近船篷,春岫从速把他肩上的雪沫子掸下去,将外套挂在一旁,免得被红泥炉里散出的热气化开,洇湿了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