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过许安,他说上午我爹找过你。”她顿了顿,“爹是不是让你帮他做些事?”
幸亏方才垫补了几块蜂糖糍糕,虽走了长路,也不算饿,刚想和衙门前的人探听晏子钦,却见大门从内翻开,一列官轿鱼贯而出。
杜和极严厉地阐发道:“不对,绝对是有案子,不然如何会同时出动一名正卿、两位少卿?不但是案子,更是大案。”
杜和抬头看看门上牌匾,本来叫清月馆,不必说,必然是一处青楼。
她巴巴地在家等了一天,觉得杜和或是晏子钦出事了,赶紧派人出去找,大理寺的人却说晏大人出去了,也没瞥见长得像杜和的人来问过门,现在见他们返来,便一刻不离地坐在一旁听杜和说明天产生的事。
当然,杜和没把罗绮玉去曲院街的事说出去。
出了甚么大事,这么劳师动众?
快速瞳孔放大,晏子钦呼吸一窒。早晓得本身的娘子聪明,没想到这么快被她猜中了,只好清了清嗓子,道:“你现在有身孕,这些事不要管,对身材不好。”
“看来事情很奥妙啊……”杜和思考道。
上了床,挪动几下平躺下来,却感受腰间一热,是明姝的手搭上来了。
四周走过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娘,熟谙这个少女,扶起她,连声问着:“阿月,没事吧?”又抱怨杜和道:“你倒是扶稳了人啊,抓着阿谁竹编的死物有甚么用?”
不远不近跟着罗绮玉出了安然坊,若论跟踪,杜和不是里手,罗绮玉更是万分警悟,他不得不步步谨慎,借着行人摊铺打保护,走了半个时候,穿了小半座城,罗绮玉都没发觉身后缀着个眉头越皱越紧的杜和。
陈嬷嬷将明姝的意义传达了,让他去衙门看看晏子钦的状况,杜和利落承诺,回身就筹办出门。
直到天气擦黑,才见三顶官轿顺次出来,此中一顶直接往承平坊走去,明显是晏子钦的。
晏子钦安静下来,怕刚才的莽撞行动吓坏了娘子,攥着她的手柔声道:“那是公事,你也晓得,公事就是又烦琐又无趣又不知所谓,哪能整天都有案子?”
“一二三,三顶?”杜和站在路边数了一下,心想平常的主簿、评事出行,远远用不着肩舆,必定是主管此处的大理寺卿和两位少卿才用得上,现在见了三顶肩舆,莫不是大理寺的三位上层倾巢而出?
没错,他来过这里,前次就是在这堵墙下站了一会儿,就被一其中年妇人当头扣下一盆水,浇成了落汤鸡!
那人是个十五六的少女,脸庞如月儿般敬爱,中午的阳光洒在她有些蓬乱却乌黑如墨盛如云的发丝上,仿佛熠熠金光,荆钗布裙,不掩灵气,双手托着一只大笸箩,内里铺了一层晾晒好的菜干,没想到和人劈面撞上,手里的东西飞了满天,那只笸箩不偏不倚扣在杜和头上,被他伸手扶住,少女却抬头摔在地上。
何况她寄身于晏子钦家的事很少有人晓得,贩子间都把她比作西施,丁家树倒猢狲散,罗绮玉也不知所踪了,只是不知谁有幸做她的范蠡,陪她共泛五湖风。
看阿月灵动可儿,如何会有那么一个疯颠娘呢!杜和叹了口气,摇着头走远了,经这一闹也好,方才压在心头的阴霾扫去了几分,只是到了大理寺时已过中午,本想早些出来,避开夏季骄阳,没想到担搁到这个时候。
“不过我能够让别人代替我去。”明姝道。
身边的大娘拍了拍杜和,道:“小哥,不要探头探脑了,阿月家有个疯娘亲,你在她家门前站久了,她要拿水泼你、拿火赶你的!”
但是只要阐发阐发就能发明,现在在会同馆的只要辽国使臣萧禧。她本来对政治不甚热中,是上个月偶尔听晏子钦提起这位使臣的名字,感觉“禧”字很奇特,像个女人名字。当时,晏子钦解释道:“契丹人的名字姓氏都是音译成汉语的,常常对音不对字,偶然看起来的确有些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