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耆国:俗称伯州。石高约21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鸟取县西部。为古伯耆国,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称呼稳定。废藩置县曾改名鸟取县、岛根县,明治十四年合为鸟取县西部。
下总国:属东海道。俗称下总。石高约40万石。现在之千叶县北部。大化改新後,与上总国、安房国分立。明治年间,与上总、安房再次合为千叶县。
陆奥国:属东山道。俗称奥州。现在之福岛、宫城、岩手、青森、秋田诸县,总石高约莫167万石(按照庆长年间之检地)。九世纪时与虾夷半分,大化改革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称「道奥」(道之奥),意即「门路远奥之地」。律令制期间改称陆奥;元明天皇和铜五年(712)分为陆奥、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分为陆奥、陆中、岩代、磐城。
飞驒国:属东山道,俗称飞州。古称斐太、斐陀。石高约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岐阜县北部。大化改新时立为一国。废藩置县後初为筑摩县,明治九年与美浓合为岐阜县。
信浓国:现在之长野县。养老五年(721)与南部之诹访国分置,天平三年(731)再次归并。安然期间之庄园重地、牧马区之一。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长野、筑摩两县,同九年独立为长野县。
加贺国:属北陆道。现在之石川县南部。俗称加州、贺州。石高约35万石(庆长时)。古属越国。大化改新时编入越前国。弘仁十四年(823)拥加贺郡及江沼郡为加贺国。室町期间一贯一揆之热点地。废藩置县後,明治十六年,与能登国合为石川县。
和泉国:属畿内,俗称泉州。石高约1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大阪府南部。大和朝廷之御料地,由於该地有地下水泉涌出,故名和泉。灵龟二年(716),以河内国大鸟、和泉、日根三郡划为和泉羁系地。天平十二年(740)并入河内国,入天平宝字元年(757)再次建立和泉国。废藩置县後称堺县,明治十四年(1881)编入大阪府。
土佐国:属南海道,俗称土州。石高约10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高知县。古名土左;当代都佐、波多两国在大化改新後归并为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高知县。
上总国:属东海道。俗称上总。石高约38万石。现在之千叶县南部。古称总国之一,曾称上狭。大化改新,养老二年(718),与下总国、安房国分立。天平十三年(741)再与安房国并合。天平宝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间,与下总、安房再次合为千叶县。
出羽国:属东山道。俗称羽州。石高约32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形、秋田县。远征虾夷族阿倍比罗夫後开辟而成,分属道奥、越国,和铜元年(708)离开越後国,和铜五年(712)自成一国,外加最上、置赐两郡。室町期间属关东管领统领。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後二国。最後演变为山形、秋田县。
备前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前。石高约34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冈山县东部。本属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改革後分为三国(备前、中、後),和铜六年(713)後划北部六郡予美作。江户期间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国领。废藩置县後并入冈山县。
壹岐国:属西海道,俗称壹州,石高不明。现在长崎县以外岛。中国史乘称一支国或一大国;日本方称伊伎、伊吉、伊岐、由纪、由吉,七世纪时正名壹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长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