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三改以后,《梦华歌》终究结束了。
孝明12年:韶华出世。地点不详。
☆★☆★☆★☆★☆★☆★☆★☆★
崇华11年:安定北冥、禁灵,韶华拜大将军。韶华与宁湛分裂,避走葛地。
☆★☆★☆★☆★☆★☆★☆★☆★
崇华4年:观星楼之变。韶华诛杀李元修,成为风华将军。
《年表》:
孝明26年:韶华梦里屠龙,解了端木氏的谩骂。器门剑冢获得圣鼍剑。
崇华6年:西州。砂城之战。蜃梦城会盟。韶华成为西州都督。
第一次修文,《梦华歌》从很软的言情转向了稍硬的传奇,因为画布(构架设定)太大,纯粹的言情填不饱和整块画布,会使画面显得惨白、浮泛,没有灵魂,没有力度。当时,我写了一半,但感到有力为继,没有兴趣了,感觉不值得再花时候来写这个没有灵魂的故事。不过,又实在很喜好这个女将军的题材,因而我修文了。
最后想写的《梦华歌》,只是一篇小桥流水、温婉伤怀的言情:风娇水媚的韶华(年将军吐血:风娇水媚……),温雅密意的宁湛,两人固然有些摩擦,但是始终果断地相爱着。不过,最后因为一场曲解,韶华没了,宁湛悔怨平生。(宁湛:来人,将某绾拖出去斩首不解释!)
影象不是永久,唯爱能够持续。
崇华5年:西州。韶华建立西州都护骑。
崇华3年:景城会盟。韶华夜袭孤鹤谷。韶华在无皋岭摧毁轰隆车。韶华渡丹水入越国,兵逼邺城。
一梦平生万事休。对于《梦华歌》的内容,我就不说了。一篇小说最不需求的批评者,就是作者本身。我想说的话语,想表达的感情,想承载的思惟都已经在《梦华歌》的字里行间了。
崇华7年:西州。三桑城之战。韶华助势烈王复国,安定西荒。
——《梦华歌》
祝大师:新年欢愉,万事快意。
20110206
第三次修文就是结文前的点窜了,改的是一些因为粗心所遗留的细节弊端,一些字句上的瑕疵,与故事走向无关。大过年的,修文时生生地报废了几包纸巾。T-T。。
崇华8年:韶华庇护皇甫鸾入玉京。雁门山擒住宫少微。
崇华12年:韶华护送萧太后,皇宗子去南泛城和谈。萧太后,皇宗子被掳去邺城,韶华与南蛮王主拓拔玥缔盟,攻入越国。越国亡。
文毕合卷,灰尘落定,千思万绪,反倒无以成言。
修文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年将军活了,宁湛也活了,云风白也活了,他们不受我节制地在演本身的故事,我所做的只是把故事记录下来,并将本身的豪情融入。年将军威武地扫荡九州,宁湛刻毒地运营布局,云风白不悔地痴心等待,继而他们带活了统统的副角,端木寻,龙断雪,宫少微,拓拔玥,皇甫鸾,皇甫钦,绯姬,李亦倾,萧太后,崔天允,崔天罡,田济,巴布,乌雅……他们都在名为“梦华歌”的舞台上上演本身的故事,并和韶华的宿命交叉。我写得固然迟缓,但很畅快,也从中获得了很多思虑和感受。
崇华10年:韶华出征禁灵,解子桐山之围。韶华在晟城沧海阁杀死皇甫钦。
崇华13年:玄龙骑集结赤城,皓王反。韶华与皓王决斗于炎塚原,皓王死,韶华亡。日蚀,星陨。
用了两年时候,《梦华歌》终究写完了。
碧血凝作丹青史,千秋一笔书云烟。
孝明22年:韶华拜封父为师,入天极将门。与宁湛在合虚山相遇。
春夏秋冬,四时循环,《梦华歌》伴我度过了两个寒暑,不知不觉这个故事也变成了我的一部分生命了。浮生一梦,雪泥鸿爪,或许写《梦华歌》本身就是在梦中说梦吧。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