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向帝乙叨教以后,便奉告邬文明能够开端演武了。
固然未曾决计放大声音,却仍如半空中打个轰隆,震得满朝君臣的耳朵嗡嗡作响。
李靖回奏道:“若要让邬文明演练技艺,这殿内却有些狭小,还要劳动陛下移驾。别的邬文明的兵器留在了宫外,别人怕是拿不动,也要他亲身去取。”
见邬文明神勇至此,帝乙龙颜大悦,当即加封其为将军,并赐“横勇”之号,列出神武军中,在李靖麾下效力。
李靖寂然道:“微臣有一弟子名唤邬文明。此人之武勇,敢说天下无双,若放到疆场之上,定能为国度建立奇功。微臣成心在神武军中为他安排一个职位,却又担忧有人觉得微臣秉公,是以奏请陛下讯断。”
“李卿,这便是邬文明?”帝乙仰着头看了半晌,带着难以粉饰的惶恐之色问李靖。实在,邬文明已在朝歌住了多年,因为身形边幅特异,也算是个名流,帝乙昔日也曾听部下人将他当作一件奇怪事说过几次。但正所谓“耳听是虚,目睹为实”,当身高达到六丈的一条巍巍大汉活生生站在面前,心中总不免生出震惊。
邬文明领旨后由内侍带着出宫去取兵器,帝乙和众文武一起来到大殿内里,殿外的九十九级台阶下是一片广场,恰好用来作为临时的演武场。
邬文明将手臂一抖,数千斤中的铁球极轻巧工致地倒飞返来,绕着身材回旋几遭,将铁链原样盘在身上,而后回身向帝乙见礼道:“草民演武已毕,请陛下训示。”
李靖答道:“他现在在宫外候旨。”
有人在心中预算了一下分量,单是那铁球也该在五千斤以上。但是瞧邬文明提在手里,的确如提着一盏灯笼般轻松安闲,半途还看似随便地轮了两圈,差点将前面带路的内侍吓得趴在地上。
在朝歌城外三十里清溪村,有结义兄弟三人,长名丁策,次名郭宸,末名董忠,三人都是二十多岁年纪,幼时曾遇一名师,传授三人技艺兵法,此中尤以丁策为最。不过三兄弟皆是豪门出身,虽有一身本领,却未得机遇一展抱负。丁策脾气淡泊,常日守着几亩薄田安适度日,倒也悠然得意。郭宸和董忠二人常因怀才不遇而深觉得憾。
帝乙点头道:“既然人已经来到,便宣召他入宫。”一道旨意传下,当时便有内侍到宫别传旨。
一旁的李靖趁机进言:“陛下,我大商广宽之土,官方藏龙卧虎,如邬文明之辈尚不知凡几。陛下何不传一道旨意,令百官各自留意寻访人才,举荐进入朝廷,如此野无遗贤,方显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