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坑。
三人喝过茶,程里正引他们过了牌坊,向镇中行去。走完一条街,到了镇中主道上。
一夜无话。
“诶嘿!远来的客人,停停脚,停停脚!”
“都说了你们不会明白!”谢倾宁翻了翻白眼,“总之,彻夜必然不承平!我们三小我在一处,就算有甚么状况,也能相互照顾。”
那青石牌坊气势恢宏,高三丈不足,宽约五丈,共四根青石方柱支撑起三面楼顶,楼顶、斗栱、大小额枋、匾额和花板都是一样的青石质料筑成,正中那面楼上嵌有匾额,上书“乌癸镇”三个乌墨大字。
多年没有被人踩踏过,野花野草竟也不来占据,一条弯曲折曲的土路,干清干净。
“啊?!”谢倾宁一声哀嚎:“守夜?!”
牌坊上面搭着间凉篷,一张藤木太师椅,一面旧木桌,一壶茶,一只杯,一柄扇,一小我。
“那就叨扰了!”少歌长长一揖。
“瞎扯,那云海银簪,明显就值几千两。”他抻着脖子,双眼往外瞪。
挽月忍住笑:“那宁大少就说一说,那里普通?那里又不普通?”
“但是……最普通的,就是最不普通的!说深了,你们也不懂。”
“呃……”
“中路……上路?”
三人定了两间房。
乌癸镇……究竟是普通,还是不普通?
“呃……”谢倾宁挠了挠头,“要不我们……”
他当真地拂了拂袖袖,正色道:“如果猎奇玩耍,劝君回转,哪儿来,回哪儿去。如果必然要进镇,需在镇中待足七日,老朽会好生接待,多一日不可,少一日也不可。进镇之前,先饮一碗特产乌癸茶,不然,那里来的客人,请回那里去。”
她悄悄向少歌点头表示。
见到三人走到牌坊下,这小我起了身,迎过来。
挽月和少歌对视一眼,双双有些发怔。
“但是?”挽月满脸求知。
三人安息半晌,持续沿着土路向上走。转过一处崖壁,面前豁然开畅。
“程里正,你这里可热烈,比京都也不差。”挽月搭了个讪。
阵势到了这里,俄然变得陡峭了。
少歌严厉道:“我倒是感觉宁大少说出了人间至理。就比如这明月,为何月朔和十五不一样?从新月儿,垂垂变成一轮圆盘,圆盘又渐突变成新月。千百年来,人们习觉得常,竟不感觉有甚么不普通。实在如果要穷究,此中又何止是‘不成思议’四字?以是,宁大少所言甚是,公然最普通的,就是最不普通的。”
谢倾宁长叹:“唉…你们呀,公然是无知者恐惧。凡事呀,不能只看大要。”
上山的路只要一条,是官道的分支,夯实的黄土路。
到了近前,他将手中折扇一合。
“不错。宁大少说的极是。”少歌一本端庄,“从本日起,你我轮番守夜,直到分开乌癸山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