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旨一传,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场风波,落得如许一个成果,总算是化险为夷,但回顾过程,倍觉酸楚,恭亲王此时才真正起了愧悔之心,向文平和宝鋆拱拱手说:“你们辛苦,辛苦了!本王不知何故言谢?”
两端婚事决定了,第三个是将那尔苏指为醇亲王长女的额驸。接下来再为惇亲王挑两个半子,一个是公爵堃林,为圣祖的娘家佟国纲以后;一个是男爵恩铭,建国功臣苏拜的先人。
一个是蒙古僧格林沁王的孙子多罗贝勒那尔苏,跟志端方好相反,将门虎子,非常威武。
慈禧对此没有定见,实在也是用心让慈安太后作主,她看中的是志端和那尔苏,要配给大格格和醇亲王的长女。看中志端是人才,看中那尔苏一半是家世。
这道上谕对恭亲王有摆脱、有勉慰,而最后是直接宣示于表里臣工:恭亲王重领军机,虽未复“议政王”项目,而权力未打扣头,朝廷仍旧尽力支撑。
她第一个心愿是要为大格格拣一个好半子,其次是丽贵太妃所出的荣安公主,再下来是醇王的长女和惇王的两个小女儿,年纪都到了该指婚的时候。
恭亲王这时就像个孩子,依偎在她的怀里,说道:“现在没有甚么,今后就很难说了。”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下人来报,文大人、宝大人来了。
这时,福晋出去了,瞥见他呆呆地坐在那边,渐渐走畴昔,搂着他肩膀,在他耳边说道:“西边儿的没难为你吗?”
命意措词,绵密安妥,特别使恭亲王对劲的是“朝廷相待,岂肯初终易辙,转令其自耽安闲”的话,非常他留身份,恭亲王天然感激。
大格格对她的这位表兄,并不赏识,嫌他肥胖无丈夫气,不过她极懂事,心中委曲,在场面上不肯闪现,唯有暗中懊悔罢了。
十一岁的小天子也颇懂人事了,内心虽依依不舍,却也晓得不宜说那些悲伤的话。
深宫当中,也是如此,惇亲王和醇亲王的福晋,都带着女儿来向两宫太后谢恩,恭亲王福晋也来了,大要欢乐,内心不觉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