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这个真不怪湘玉,在她眼里,昌平就是一个奸刁的小男孩,她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才懒得和他打斗玩儿呢,可这孩子有点熊啊,要么往她凳子上洒点水,要么捉虫子恐吓她,典范的中二小少年。
冯氏叫了各处的管事在筹议年节的事件,每处都交代的仔细心细,庄子铺子一年的帐本都收上来了,冯氏还没得闲看,都摞在一处。
湘玉:“女孩子家要贞静。”
冯氏从榻上起来,让丫环给梳了梳狼藉的发髻,问湘玉:“玉姐儿如何看上帐本了?我还觉得你是一起鼓起,刚察看一会儿,倒是有模有样。”
冯氏算账时总会摆上一个算盘,噼里啪啦算来算去,嘴里还念念有词。一摞子帐本得看好几日,湘玉在当代不是学管帐的,没算账方面的天禀,不过她会看。
这些都是能摆在明面上的,苏鸿良暗里跟着韩放做买卖,细情湘玉不晓得,可每年账面上都是财路滚滚来。
湘玉先把帐本分了类,她揣摩了一下,前次冯氏去庄子上敲打过一回,这会想必没有任何疏漏,再者庄子上也贪不了多少银子,完整能够不消看。
湘玉一步还没迈出去,汤嬷嬷一把拉住她:“闹甚么?平时嬷嬷教你的端方都忘了?女孩子家……”
韩家人寄了封信,过年也没有接孩子归去的意义,说再费事住些日子,韩家姐弟在苏家,一应过年的东西冯氏得筹办好,归正就是跟着湘玉、重宇一样便可。
但是在外埠就分歧了,离都城远,拘束少,做事更能放开手脚。如果说苏老爹不贪墨银子,湘玉是必定不信的,水至清则无鱼,苏鸿良的性子较着是在宦海上混得开的,可苏老爹也有底线,仕进不胡涂不欺民,在本地的官声还不错。
湘玉过来抱着湘琪,湘琪被她逗的咯咯笑,赵妈妈在一旁打趣:“琪姐儿可别学你七姐姐,吃的这么胖,今后长大了可如何是好。”
为甚么很多官员都愿不测放,一来资格浅的在都城不好混出头,出外仕进能够积累政绩,二来天高天子远,所谓伴君如伴虎,在都城的地界那个敢放肆?怕是王爷都得规端方矩的守着礼数。
苏家开的铺子不算多,听唐夫人悄悄和冯氏提,唐家开的铺子那才叫各处着花,唐家是本地人,颠末端好几代人的运营,根柢丰富,但看唐家人的穿戴气度,看来每年也是赚的钵满盆满。
年下冯氏格外繁忙,湘琪湘莲还小,也帮不上她忙,冯氏老叹,说湘玉从速长大些,她也能松快松快。
日子过得快,转眼就到了年下。
湘玉把一摞帐本看了看,归了归类,发明首要分上面几种:一种是湖南的庄子,苏家名下有五个庄子,都是来湖南以后购置的,冯氏嫁奁下也有两个庄子,一大一小。第二就是当铺,当铺很赚银子,低价买来死当能转手高价卖出,是一个稳挣不赔买卖,掌柜的是从都城带过来的,长了一双慧眼,想拿便宜东西蒙骗他门都没有,苏家名下的当铺有两个,厥后聘了一个掌柜。
再者就是布庄和酒楼,布庄还算能红利,但是酒楼每年不亏钱就不错了,挣银子的时候少,但苏鸿良对峙开下去,当时湘玉想,苏鸿良必然是有其他的筹算,毕竟酒楼是三教九流来往的处所,最能密查到动静,有了这个酒楼,就是安设在贩子中的一双眼睛。
晏二家的提及来头头是道,湘玉不住地点头,明显鼓励了她,晏二家的挺挺胸脯,持续说道:“再者这个蔬菜的话,我看了看,帐本写的实在,蜜斯您看,上面写的韭菜每斤两文钱、一束葱约莫半斤,四文钱摆布,再看白菜,白菜采买的最多,菜式丰富嘛,代价是四文钱一斤,老奴记得都城白菜要便宜一些,三文钱,我们这儿首要莳植的是秋白菜,以是春夏朝价梢贵一些,也实属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