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退学后,生员要专治一经,以礼、射、书、数设科分教。”便是说课程分为四类:一是‘礼科’,包含经、史、律、诰、礼、仪等,生员必须熟读精通。二是‘射科’,乃是朔望日练习射法,由长官指导比赛。三是‘书科’,要求生员练习书法,临名流法帖,每天练习五百字。四是‘数科’,要求生员必须精通九章算术。
啰啰嗦嗦讲完一通,传授大人这才喘口气道:“请知府大人训话。”
中间的孔子像前,则站着十几位四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儒学训导,便是满屋子生员的教员了。
唐知府也接过一束线香,给孔老爷子上了香,这才回身道:“诸位生员,我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进入府学肄业是为了甚么?”发问几个重生,有的说是‘进步涵养’、有的说是‘报效大明’,比着赛着的往大里说,唯恐显得不会吹牛。
唐知府耐着性子听了几位的,淡淡一笑道:“你们说的都很好,但都不是至心话,本官当着至圣先师的面,便说一句直白的,你们就是想学好举业,仿佛本官一样,金榜落款,红袍加身……谁敢说不是,本官立即给他赔不是。”
一众重生进了学宫大门,只见面前广场上摆了一溜铜盆。大伙晓得这是退学典礼开端了,便温馨下来,由站在那边的司礼训导批示着,顺次在盆中净手,然后往鞋子上和帽子上掸了点水花,算是意味性的完成了‘盥洗’,以表示对贤人之地的尊敬——府学宫之以是称为宫,因为供奉着孔子,以是府学又叫做孔庙。
而礼科更是直接对应将来的科举测验题目——乡试和会试的测验情势根基上一样,都是考三场,每场三天。第一场制义七篇,也就是作七篇八股文,此中从四书中出三题,统统考生必做;从五经的每一经中各出四题,士子各选一经,加起来一共是七道题。
传授大人先给孔子上香,然后对着重生们背一段太祖圣谕,不过是‘忠君爱国,刻苦读书,营私守法,报效君父’之类的陈词谰言,然后才是真正有效的——
待世人起家,司礼训导又道:“请传授大人发言。”
然后传授大人又宣布了上课时候,每月上二十天课,再加上每月初5、二十的时文大考,初6、二十一的经解策论小考,也就是一月说有二十四天在校时候。不过黉舍并不要求生员务必缺勤,但必须插手每月的大考小考,且诸生还需各列功课簿一本。各将每月所读何书,所看何书,或所临某帖,一一说明,以备掌院不时阅取。
转眼便到了七月月朔,府学开馆的日子,一大早沈默便在沈安的伴随下,带着学具册本,往绍兴府学宫去了……当然此次走的是正门。
世人便众星捧月般拥着他往里进,纷繁笑道:“现在坊间传说,师兄大展技艺,一小我杀了几十个倭/寇,不晓得有没有这回事?”“就是啊,师兄成了豪杰,快把当时的景象讲给我们听听,让我们也身临其境一次。”沈默摇点头,笑而不语,
与一干同窗重见,沈默竟升起恍若隔世之感,不由连连拱手道:“几乎就见不到诸位了。”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及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试时务策五道。这些内容都要在‘礼科’中学习,以是此科首要性不言而喻。
大殿内的至圣先师像两侧,已经站满了往届的生员,站在最前面的是廪生,人数起码,独一四五十人,此中第一排便站着那诸大绶;中间的是增生,人数有二三百,最前面的是附生,人数与增生同,已经站到偏殿去了。
这时,那司礼训导又大声道:“参拜先师!”世人唐知府的带领下,毕恭毕敬的朝孔子像三叩首,然后知府大人和传授、训导起,往届生员也起,只要沈默他们这些重生还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