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周老板自从嫁了女儿以后,日夜思女心切,但因新招的小工停业陌生,急需培养,因而一拖再拖,直到有了外甥,想去横渡看望,但是堆栈里实在放心不下,只好又搁了下来。现在传闻亲家翁摔断了脚骨,再也没法再拖了!因而,她备了两份礼品,一份是给杨财主的,另份是看望亲家翁的。还给外甥买了一些衣裤鞋帽之类。
只见那商船上的客长哈哈大笑起来讲道:“那边,那边,我们只是看你小侄脸孔清秀,才情敏捷,逗他玩玩……谈不上获咎……”
周老板悲声嘁嘁,令管家六神无主,劝也不是,不劝也不对:一个发展在县镇镇里的女人,下嫁到崇山峻岭的小山村里她母亲的感受可想而知。听到她哭到悲伤处也不免跟下落下几滴泪来。
他母亲在边“嘘”的一声,抬高声音说:“你仗母娘来了,在东屋睡着呢。”说着给喜娃盛了饭揣上菜让他吃着,矇胧中又仿佛听到阿四出去,好象是背了啥东西出去,只听到喜娃娘说:“你拿那么多来怎行?你们家不吃了吗?”
当时交通甚为不便,没有车辆,即便有也不过是老牛驾车。老牛驾车运不了多少,一车不过二三百斤。幸亏横渡村前有条溪流,长年奔腾着,溪流中的竹排弥补了交通的缺点,负担起运输的重担。
“离这里二十多里地有个横渡村,那边有个大财主姓杨。据爷爷说,跟爷爷的爷爷是远房亲戚,且又同宗。爷爷的爷爷家里很穷,原名叫狗蛋。从小就在杨财主家放牛,爷爷的爷爷很聪明,却又灵巧深得杨财主爱好。是以,改名喜娃。跟着春秋增加,他从放牛娃渐渐地生长为长工,因为他勤奋善学习,最后成了长工的首级,当时叫做‘作头’。统统地里的莳植及作物的收成,都由他筹划。春去秋来,入冬农闲,他带领着长工们舂米,杨财主带着他把舂来的米运到黄水县卖。杨财主看他是块质料,夜里教他识点字,或打筹算盘。
横渡村,地处白滩县上游,顺村前的溪流三十里就到白滩县进入白滩江。而黄水县就在白滩江下流一百二十里处。
早餐后,他们在周老板的带领下,把大米运到了王客长的酒坊。酒坊主鄙见大米还好,且又是初度来往,就略高于市道的代价收了下来。过了称,结了帐,喜娃忙里忙外的。杨财主喝着茶笑眯眯的,心想:这喜娃在他的培养下,终究可独挡一面了。
杨财主听罢哈哈大笑:“你枉跟我那么多年!连这都不明白!奉告你,口字内里一个木是啥字?”
横批是:撇捺人生。
他正在回敬,只闻声杨财主骂道:“喜娃,你不成在理!……”说着,欠欠身对那商船上客长说:“两位客长,我向你俩陪礼了,小侄年幼无知,多有获咎,万望高抬贵手,请休与计算……”
“我给的下联是:‘黄水黄犬吠傍晚。’”
杨财主意了心中一震:这副春联很有深意,看来这堆栈老板有些来源!山川画下放一张长桌,长桌两端各摆放一茶几,茶几上各摆放一盆春兰,兰花盛开着,披收回沁人肺腑的暗香。长桌前放着两把太师椅,桌椅一尘不染,很高雅,别有一番味道。
工夫荏苒。转眼间,一晃,一年多就畴昔了。喜娃和林婕两口儿恩恩爱爱,还生下一个胖小子。杨财主也没把他俩当外人。象一家人一样和敦睦睦,喜娃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每天在田间劳作,起早摸黑。心想,人常说大恩不言谢,只能放在内心把自已平生的精力奉献给杨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