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纷飞的阵地上,3营的将士们仍旧在浴血奋战,与南北两翼轻松诱敌、快速“撤退”的兄弟军队分歧,他们经历了整整持续18个小时的苦战,每一处防备阵地都渗入着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从明天开端,师部陆连续续给3营增兵,累计弥补兵力加上3营原有的体例一共超越1600余人,但到了现在,还能够作战地职员不到900人,此中另有100多号伤员。
“行了,你小子别给我扯蛋。你觉得我不晓得你那点谨慎思?”团长固然趴了下来,手倒是狠狠地拍在对方背上,疼得孔庆松呲牙咧嘴却又不敢说,“你小子是不是想这都打了大半六合仗了,眼看鬼子也快中计了,如果这个时候把防备交给1营,嘿……咱就白打了……”
“是!”孔庆松咬紧牙关,再次规复了果断的神采。
“如果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让2营和3营构成预备队,筹办填洞穴。”
在近间隔援助火炮上,日军也一样处于下风,担负青岛攻略的日军炮群本来较为划一,分野炮兵、山炮兵、野战重炮兵、独立攻城重炮兵和水兵舰炮群,但因为登岸挨次的前后和运输才气的限定,只要野炮兵和山炮兵陆连续续登陆,其他部分都还在船上候命(首要包含120mm、150mm、200mm、240mm、280mm榴弹炮及105mm、150mm加农炮)。日军野炮兵首要采取38式野炮,是德国轮式75mm克虏伯野炮的仿造品(炮管长2.3米,口径75mm,炮重900公斤,弹重6公斤,射速6~12发/分,初速510米/秒,最大射程8250米),能力不小,矫捷度却不高,登岸数量也较少,没有构成较大威胁(国防军普通设备75mm轻型榴弹炮,是法国同范例火炮的改型,采取液压驻退设备,射速高达30发/分,固然炮弹质量要轻,但单位时候投射的弹药量却远远高于38式野炮,此时德国克虏伯野炮在中国有关谍报的援助下也采取了新型驻退设施),日军登岸掉队行援助的主力是山炮兵,其首要设备为41式山炮,为1908年(明治41年)制造(炮管长1.3米,口径75mm,炮重540公斤,弹重5.7公斤,射速7~20发,初速360米/秒,最大射程6300米),不管是机能还是矫捷程度都不如国防军开辟胜利的三年式标准型步兵炮(口径75mm,系以92式步兵炮为底本制造),再加上11师另有10多门轻型步兵炮(口径37mm,又可称战防炮),日军也没法获得上风,跟着3营的成心后撤。日军器炮在远间隔打击上的精准度愈发没法包管,反观11师设备的迫击炮形状小巧、弹道奇妙,步兵炮能力庞大、挪动矫捷,全面赛过了鬼子的山炮火力。并且加强营的火力密度非常集合,1500余人地军队集合了多达24门60mm迫击炮、16门82mm迫击炮、12门37mm步兵炮和4门75mm步兵炮的火力,让打击的鬼子觉得抓住了华军的主力。
但神尾直到此时还没有明白,固然他动用了整整一个联队的兵力在中路打击,但他们面对的国防军“主力”实际气力不超越一个加强营,恰是这个加强营,通过层层阻截、反冲锋等各种手腕。紧紧将日军挡在正面,让劈面的日军第48联队(联队长松前公理大佐)吃足了苦头,他们要尽力营建一种假象,让仇敌觉得11师主力就在于此地假象。这类尽力已经开端获得了胜利。松前联队使出了浑身的力量,支出了严峻的伤亡,却还是没法击溃劈面之敌,反而迫使48联队长加大投入兵力。不但“一个大队击溃支那兵”的豪言壮语已经烟消云散,就连“我联队遭受敌11师主力,要求赐与作战指导” 的求援电报都发了出去,凡是熟谙日军汗青地人都晓得,所谓“转进”就是撤退的代名词。而“要求赐与作战指导”就是要求声援的遮羞布。面对进犯不力的局面,就是再爱好面子也不得不面对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