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吃东西仿佛很奇特,有种错了工夫的感受。
舜钰托着粉腮,垂眸去翻册子一页,又翻一页。
注:文中唱曲及别的词援引佛经,特此说明。
梅逊去后厨,用铁钳扒拉柴火堆,底埋着红薯玉米,被烘的软糯喷香,他用盆装了,拿进店里搁至桌上。
田荣一时髦起想拉他的胡琴,被秦兴止了,只嫌弃道,嘶啦嘶啦的如扯锯,莫唬着纤月肚里的宝。
舜钰把琵琶轻弹,唱道:”昔君视我,如掌明珠;何意一朝,弃若水沟;昔君与我,如影随形;何意一去,心似流星;昔君与我,两心相结;何意本日,俄然两绝.......。“
舜钰暗忖沈二爷何时这般后代情长了,倒有些不像他。
”.......沈大人题此句何意?“她不肯妄加测度了,干脆指着那墨迹问。
沈桓搓动手掌,把四周打量一圈,深叹口气道:”此地怎这般落魄,竟是一个吃客没有?“
舜钰便道即然无人来,不如早些打烊,放下猩红暖帘,盆内添上兽炭,再铜炉里熏了沉水香。
沈二爷净过手,瞧到桌上搁着笔墨,及《受十戒文》,遂顺手拿来默看。
沈泽棠微点头,独自朝她方才的位子而去,撩袍端坐下来,纤月适时捧来铜盆水,请他盥洗。
舜钰有些不知所措,思路乱如麻缠,这字里行间皆是浓情炙意,沈二爷可真敢写呢,她却不敢往深里想。
舜钰也利落,把琵琶搁腿上,只问他们想听甚么曲牌,沈桓指指沈容,笑嘻嘻地:“老夫人身边的红禧,昨绣个荷包送他,不承情也算罢,还给扔池子里,气的那丫头当场就哭了。你就唱这个,莫整那些阳春白雪,来点接地气的就成。“
沈二爷把《受十戒文》递给她,不答只问:”文中有话,临时人缘,百年以后,各随六道,不相系属。你有何解?“
窗外大雪积厚,压得棚顶簇簇响动,室内却如光阴凝住,每小我默不吭声儿,神情皆有些瑟然。
舜钰把册子接过,想想回话:“此话意为缘起依空,而缘散亦归空,即然都是空,不如死守心念,各行彼路,互为陌人,倒少生贪嗔痴念。”
舜钰知他想到了甚么,心底滑过一抹酸楚,让秦兴拿过挂墙上的琵琶,边拨弄调弦,边沉吟会儿,缓缓调子自指尖流溢,弹一曲《落日箫鼓》,韵律柔婉,情调安宁,绘出一幅良辰美景图。
沈泽棠笑了笑,嗓音很温和:”有甚么就弄些来吃便可。“
舜钰有些惊奇,忙放下琵琶,上前去作揖见礼,沈二爷神情若常,只是道随便。
肃州深冬酷寒,晚间孩童嘴馋,冯爹爹便会在火膛中烘这些,给他们吃着玩儿,那段日子虽过的贫寒,却尽是情面浓味。
舜钰低嗯了一声,垂眼瞄到雕花竹笔的笔尖犹带潮湿,有些猎奇问:”沈大人但是写了甚麽?“
正瞧到沈二爷看过来,那目光好似已把她洞穿普通,抿抿唇说不下去了。
忽见得一行新奇的笔迹,是沈二爷的字体,才书的。
琵琶声倏得嘎但是止,听“吱扭”拉门声,皆扭头望去,帘栊已被打起,率先出去的男人,竟是沈二爷,他很高大,又披着紫貂皮鹤氅,显得非常清隽儒雅,携进一团湿冷意,后又跟进八九个行动敏捷的侍卫,拍打着浑身的雪渍。
一众围桌而坐,田叔炖了壶好茶来,热滚滚的,给每人面前的青花碗斟上,吃着喝着看着外头雪景,倒也算是浮生偷得半日闲。
秦兴已细察半晌,晓得是小爷宦海同僚来恭维,瞧阵仗还是个大官儿,忙朝纤月梅逊使眼色,几人上前号召侍卫落坐,又倒茶奉水服侍,田叔已朝厨房踱去。
沈泽棠抬眼扫过,还是沉稳道:“《法华经》云‘三界无安,如同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若你不能死守本念,满心被仇恨填满,便如众生坐火宅中而不知,终将自焚其身,而无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