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林听出其推托之辞,说道:“盗犯及赃物已被锦衣卫擒拿,据供述赃物乃原刑部尚书、现洛阳太守周忱府中所盗,且这批古器或为当年查抄工部侍郎田启辉收归外务府之物,亦或假货也未可知,真伪能定人存亡,不成忽视。是以圣上格外谨慎,要寻个鉴宝能者来做评断。”
舜钰一早仓促忙忙,原想来后在清算衣帽,哪想竟是刻不容缓,只能随张步岩疾走,一面抬手拾掇,却感愈弄愈乱,此时已无它法,跨进正堂恰见杨衍和冯双林一道吃茶,有一句没一句搭话儿。
舜钰很安静地看向杨衍,她说:“听闻杨大人当年在国子监就学时,与田侍郎的宗子田舜吉为同窗,相互情同手足,素有焦孟不离之佳誉,后杨大人高中状元、田舜吉次递探花,共在翰林院互为同僚,亦经常相互过府筵聚。想杨大人此生,怕再难遇这般至心相待之人罢。”
或许这些日母亲请尼僧在府中唱佛曲宣宝卷的原因,让他的铁石心肠终是坚固了些,有了悲悯百姓的意味。
杨衍刹时变了神采。
杨衍坐回椅答道:“冯公公来传话,要带你进宫面圣。”
舜钰吃惊地看向冯双林,冯双林颌首淡笑:“是为南平县的案子。你曾鉴得真器踏马飞燕,又亲手将它修复,颇受圣上赏识,此次从周府盗出的古器还是真伪难辨,圣上命吾召你进宫鉴宝。”
杨衍明显也起兴趣,放动手中茶盏近至舜钰跟前细瞧,低声问:“这簪子代价不菲,依你俸禄消受不起,谁赠你的?但是徐蓝那厮,整日里围你身边打转!”
冯双林淡笑不语,看着舜钰脱下四方巾,把狼藉在耳际的柔嫩碎发栊于脑后,将簪子拔出又重新插别。
冯双林瞥过张步岩,于他不过是一个国子监同窗恍惚的影子。
冯双林摆手打断他,神情显得愈发浅淡:“圣上之意岂容吾等推断,杨卿愈距了。”
杨衍聪慧之人,一点便透,沉吟道:“冯公公本来是寻冯寺正........不过冯寺正年青稚嫩,虽曾误打误撞修补过青铜明器,但鉴宝一定能担此大任,倒无妨去官方.......”
杨衍察她把本身的话当耳边风,顿时气得额上青筋跳动,厉声叱道:“你觉得我唬你不成?那批古器是假货算罢,若不是,你可知将连累涉广多少官宦?仅锦衣卫押送盗犯及赃物进宫,朝堂已是风声鹤唳,更有言官递奏折进内阁,上谏彻查田侍郎满门抄斩案,被徐阁老及吾等辅臣临时压下。”
杨衍心底惊奇,却喜怒不形于色:“冯公公怕是走错了衙门,古器檀卷宗仍交刑部主审,复核还未至大理寺,纵是晓得一二外相亦是道听途说,不敢随便妄言。”
杨衍皱起眉宇打量,语带诫训:“四方巾喻为江山国土四方安定,你却戴的倾斜不齐,若真计算可治个怠慢之罪。还不脱下重整?”再朝冯双林半真半假叹道:“这般草率性子去见圣上,恐是小命难保全,还望冯公公能多提点她!”说完这话又气本身,他真是佛性了!
此人嘴可真够毒的!舜钰今儿表情好,才反面他计算,指了一事就要退下。
舜钰懒得理他,抿唇装听不见,绾发毕探身拿过搁香几上的四方巾,杨衍刹时有种被萧瑟的感受,肃起脸庞抚袖要回椅,却溜眼不慎瞟见她的颈子,本就肌肤白晳柔腻,此时却青红斑斑的。
转而朝杨衍笑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吾是特为南平县古器案而来。”
他坐回桌案前,用手揉捏额际........的确气得脑仁疼。
他缓缓站起家:“后日辰时你在午门处等吾就是。”朝杨衍他俩简短的告别几句,仍由张步岩送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