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姜与沈老夫人共乘一顶肩舆回府。
徐老夫人看她眼睛通红,粉颊濡湿,肚儿鼓着,那般如暴风娇花之态,便把心肠软了又软。
田姜佯装不在乎只垂颈吃茶,暗忖还道这老妇品性朴素贤德,却也是个擅使阴损招儿的,今是有求于她莫何如,今后老死不相来往为好。
田姜站起家来,让班头寻个唱须生的搭戏,待得吹打声起,她(他)二人饰伉俪盘索,一问一答倒也默契。
沈老夫人忙笑着开解:”我生嫁武将世家,脱口便是这些热烈戏文,实在女人媳妇们未见得爱听,她们多喜才子才子郎情妾意,比方《西厢》《牡丹亭》此类儿,我听来也觉不错。“
“父亲活着时癖好听戏,偶还要描涂粉面串唱一回,受他耳濡目染遂学了些。”田姜淡笑回话:“我唱得这出戏名叫《朱痕记》,讲得是朱春登代叔参军,其妻赵锦堂与婆母相依为命,至贤至孝,虽间饱受凌辱,最后终是伉俪团聚。今见老夫人如见喜,那些个酸楚处就不必唱,只唱《伉俪相认》这折可好?”
田姜唱得青衣,穿的也应景儿,还是藕色袄裙搭紫棠洒花比甲,简妆淡素,抬手捻步唱念迂回,嗓音柔润,唱腔委宛清媚,便把个受尽磨难的小媳妇,扮得楚楚动听。
徐老夫人神采虽缓,语气还是责怪:”甚麽《西厢》、《牡丹亭》、《白蛇传》另有那《窦娥冤》翻来覆去的,她们唱不腻味,我早听得起腻,皆是图懒不勤的,就指着这几出戏乱来人,我不是心疼银钱,实恨他个个当我们傻子耍奸。“
田姜打断他的话:“你这班头,怎没学到飞飞飞半点圆通滑溜的本领,愈讲反愈惹人活力。”转而朝徐老夫人道:“老夫人既然听够了那些,无妨我唱出戏给您扫兴罢。”
她握着田姜的手,颇至心说:”你是个无能全面的孩子,很讨人喜好,更况那日还在天宁寺解我燃眉之急,至今未曾还情,你如有甚麽委曲或难堪处,固然同我道来就是。“
田姜给了厮仆跑腿银子,写了谢帖连同两尊青花瓷宝瓶请他一并带回。
............................
田姜与沈老夫人互换眼色,满面喜不自胜,再将她谢过,后听曲聊闲用过午餐,恰有首辅府的管事,来请徐老夫人归去,方各自散了不提。
田姜点头回话:“并未曾宣甚麽罪恶,就如许生生把人逮去......母亲与我四周哀告,希得能去昭狱见他一面......只是世态炎凉、情面淡薄,无有人敢脱手互助......“
沈老夫人来自显赫世族,身有诰命,儿子又为朝堂权臣,夙来行事做卧都很硬气。
展开那封手谕,她翻来覆去细看几次,神采渐趋凝肃,恐怕此次探狱之行,必是危急重重。
徐老夫人转怒为喜,笑着问:“你竟也会唱戏?筹算唱哪出戏与我听呢?”
徐老夫人吁口气笑道:”你寻他们天然是无用,昭狱但是天子下旨关人的地儿,敢去找天子讨情的,也只要我家老爷还能插上话.......有甚麽大不了的,不过是伉俪见一面,你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归去尽等动静就是。“
去见沈二爷已办理安妥,明日未时二刻在昭狱门前,将手谕交给守备的锦衣卫便可。
田姜乖顺地听着,实在她能吃能睡,肚里娃皮实的很呢。
梨园头一径告饶:”老夫人言重了,只因十五元宵才过,今红韵班子的多数角儿,皆在北里院唱《天官赐福》开台,本是不接堂会戏的........“
徐老夫人蹙眉冷言道:”你们红韵班子气度做足,在别处都唱得,我这里倒唱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