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凌,不得不说一说汉末名流的三大流派。以河南名流许劭为魁首的颖川派系、以河北名流孔融、郑玄、卢植等为首的北方派系、以及不如何让人重视却气力并不弱的并州(包含河东)派系。并州派系的掌门人先是大名士郭泰、后是王允。王凌恰是王允之侄。当年诛杀董卓,诸将来攻,王允败亡,王凌等与王允季子王定被管亥一道救了出来。
说实话,一退隐便为一县之长,便是王凌也没这等候遇。不过王凌之前已经与吕布、张辽筹议过。要在并州破局,当以令媛买马骨,以利诱之,又兼之主公那边情势大好,不怕没民气动。
王昶毫不推委,立时便一口应下:“兄长有命,岂敢不从?”
王凌大喜,便对王昶道:“吾知文舒有三公之才也,然大将军有令,无殊功不得骤擢。今且试一县如何?”
王昶听了,倒是一惊,道:“兄长,这如何使得?”
情势比人强,高柔并没有回绝,便被张辽给带了归去。吕布刺并州,你要他带兵兵戈,那是毫无题目,但让他每天措置俗务,倒是颇不耐烦。并州新定,而袁、刘还在界桥对峙胜负未分,以是并州士族中除了太原王氏以外,还皆在张望当中。以是吕布幕府当中,倒是人才奇缺。
王凌起首去拜访的就是与本身本家的王昶。王昶,字文舒。少年之时与王凌干系很好,视王凌为兄长。王昶父王泽曾为代郡太守、伯父王柔曾为使匈奴中郎将、雁门太守。二人皆早亡。王昶早就到了退隐的春秋,只是家中其父与伯父王柔前后亡故,而王柔之子,他的从兄王机因忧思太重,也是缠绵病榻多年以后不幸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王昶没法,也只好先撑起流派再说了。
如果说颖川名流以战略著称,北方名流以时令著称,那并州名流就是以武略著称了。毕竟地处边疆,经济不及中原、河北发财,儒学程度也相对掉队。并州派固然也有个别顶级名流,但大部分都是以军事见长。包含厥后的郭淮、贾逵、郝昭等人全都是名将。
既然来了,那就乖乖留在这为我做事吧,袁绍听了,以他外宽内忌的脾气,还会用你高柔?
王昶毕竟年青气盛,受王凌一激,便脱口道:“戋戋一县,有何难哉!”这便应了下来。王凌也不是胡乱保举,王昶固然闲居在家,但向来胸怀弘愿,体贴天下。现在都在家开端注兵法了,还怕他管理不了一县?
王凌现在固然还稍显年青,但他有其叔父王允的声望光环加身,以是到了并州以后,便只是与吕布、张辽见了见,便亲身去拜访并州世家去了。
王凌自小便与王昶靠近,直到厥后王充出事,他随蔡邕一行潜往青州,这才好久不见。不过在青州这些年,他也未曾与并州故交断了手札来往。
而雁门、云中、五原、朔方等郡,因逼近胡寇,乃至其地本来就是蛮夷的地盘,秦始皇六合天下以后,把赵、齐、卫、楚等地的人给迁徙了过来守边。融会入本地以后,已然是鄙朴、少礼文、好射猎,其剽悍比起上党、太本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并州因为特别的地理环境,其民都是骁悍,骠勇,以兵马武力见长之辈。是以史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这里的民风也好,文明也好,都是贯之以武力之风的。
这就是有人脉的好处了。之前吕布也派人来延请过。倒是被王昶一口便回绝了。一来是吕布名声不太好。二来是吕布与王昶不是一个路数的。说话说不到一块去。
王凌笑道:“然。吾送大将军之命,今为并州刺史别驾也。”
就算不可,不也另有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