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寒门贵子 > 第二十五章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我的书架

更奇妙的是,就在方才,他提起笔的顷刻,身材和心灵仿佛进入了一个妙不成言的境地,周边的统统事物都消逝的无影无踪,仿佛在这片无垠的六合之间,只要他手中的笔,和笔下的字。

实在徐佑再如何说,笔法也不能当真跟那些传世名家相提并论,但有些时候,创新要远比精熟更加的荡漾民气。特别在袁阶如许的人看来,隶书已经生长到了极致,可代替它的楷书却迟迟未能真正的成熟,直到本日见到徐佑的字,脑海砰的一声,竟有些狂喜莫名!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空里,不管是南楚,还是北魏,都没有王羲之这小我!而徐佑刚才看通婚书时之以是咦了一声,恰是因为婚书的楷书字体竟然还是两百年前从钟繇演变而来的并不是很成熟的半隶半楷的布局。

想到这退婚书说不定还得给主上过目,笔迹太丑不免君前失礼,袁阶劝道:“七郎,你病体初愈,腕力不敷,不如由府中书吏代笔,你签书画押便可。”

众所周知,隶书最典范的用笔是波挑,其形状以蚕头雁尾为特性。这份通婚书大部分波画、挑画的收笔与汉隶没有多少辨别,但起笔却用楷法,改逆入为切入,变蚕头构成斜方形。如许一来,波画为中间平两端翘,俨如一叶小舟。竖撇的起笔亦顺锋斜切,倒是楷书的写法。而钩画有的像隶书,有的像楷书。点也很有特性,均为三角形,多为方笔,撇、捺、钩多取圆势。

但题目在于,徐佑穿越来的这个期间,琅琊王氏已经在五胡之乱中遭受了灭族之祸,小小的胡蝶都能引发一场千里外的龙卷风,何况如许大的变故?

徐佑合上盖子,递还给冯桐,道:“恰是婚书不假,请冯管事筹办纸笔,我来写退婚书便可。”

冷傲!

徐佑支吾一句,定睛看去,只见上面写道:“两姓联婚,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婚配同称。看这天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徐佑轻笑道:“不碍事!”然后提笔凝神,闭目深思,等再展开眼,身上气质为之一变,下笔如走银蛇,满纸退婚词,一蹴而就:

就是冯桐,也在一旁张大了嘴巴,一副见了鬼的神采。他固然不是袁阶那样的大师,可常常在书房服侍笔墨,这点见地还是有的,徐佑的字,说不上那里好,可就是看在眼中,只要两个字:

“袁公,袁公?”

《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这是菽水承欢的出处,袁阶已经来不及思考徐佑是不是在五经中通了《礼》这一经,不然如何信手拈来,尽是《礼记》中的典故,而是神采凝重的望着那张退婚书,眼中尽是惊奇之色。

袁阶见地博识,却从未听过有人总结钟繇的书法十二意,立时来了兴趣,道:“何谓十二意?”

这是正书,有男方的通婚书,和女方的答婚书,不过虚话套话罢了,有牢固的格局。其外另有别纸,别离记录男女两边的实在环境,要写明往上三辈的姓名、郡望、官职等等,越详确越好,比后代的人丁普查可要松散很多倍。

穿越了两个时空,见证了数百年的风云窜改,本来,书圣还是只要一个!

徐佑只是感慨,两百年间,世上竟然再没有呈现第二个能够带领书法窜改的王羲之!

钟繇是三国时人,初创了由隶书逐步到楷书的窜改过程,而王羲之的大名更是无人不知,号称书圣,在他的手中,才真正将楷书发扬光大。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黄庭经》《乐毅论》等,笔势流丽,神采抖擞,特别《乐毅论》更被称为“正书第一”。

推荐阅读: 我的长孙皇后     总裁大人,体力好!     1号宠婚:军少追妻忙     吴承恩捉妖记Ⅱ     铜婚     将军,你马甲掉了     山海经之修仙传奇     诡行记     星魂涅     慕水千城     魔法英豪     天王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