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逃到这岗上的灾黎真很多,他们呼儿唤女,哭爹叫娘,在泥水中挣扎。
而现在乐文三人就在宁津城的钟楼下。
在铁钟停下的处所,又建起了一座新城,并且将县名临津改成宁津,但愿在这里重修故里,永久安宁。
“十两?如何这么贵啊?”丁珂儿惊奇道。
乐文感受这这口大钟浑厚的撞击声,昂首看了看这口大钟,又看了看天,落日西下,天空红霞满天,让人有种心旷神怡之感。
过了很多年,有一个县官在县城里修了一座钟楼,将这口高七尺、重五千斤的大钟挂了起来,派专人敲钟报时。
“就叫它空空吧。”乐文想都没想,随口说道。
他看到这一带兵祸天灾,百姓受难,就用这口大钟来给人们指导迷津,为宁津群众带来安然,退了大水。
“诶,这个小猴竟然一点都不怕生,真敬爱,不如就给它起个名字吧。”丁珂儿感觉这个小猴非常风趣,便伸手抚摩了一下小猴的头顶,小猴奉迎的还给丁珂儿作了个揖。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半壁国土沦于敌手。
从这一天起,大水逐步退去,人们连续返回了故里。
数不清的人被大水夺去了生命,幸存的百姓有的搂着大树,有的搂着檩条,有的把孩子放在水缸里、木箱上,随波逐流,希冀着逃出这空前大难。
拿钱救人,归拿钱救人,买卖搞代价,归搞代价,是两码事,乐文总不能让面前这个和尚活活饿死呢。
乐文三人带着小猴空空,骑马奔驰了三日两夜,赶到了宁津城。
宁津县人杰地灵,关于宁津城的来源,另有一段非常奇异的传说。
“驾……”
“哦,这么好,你为甚么要卖掉呢?”丁珂儿有些猎奇,不解的问道。
传闻,大禹治水的时候,这里是黄河故道,是大禹疏浚的九河之一。
谁知兵祸未了,新的灾害又来临到人们头上。
这个和尚看丁珂儿仿佛是想要买这个小猴,便心喜的说道:“未几,只要十两银子。”
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时前时后,时左时右,行影不离。
出了城门,乐文一拍马,白马便缓慢的奔驰了起来,小猴两只小手紧紧的抓住白马的鬓毛,恐怕从白马身上掉下来,倒是把白马拽的生疼生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