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校尉杨定,驻守伊阙关!”
张辽在胡思乱想,而董卓接着道:“命讨寇校尉张辽,驻守轩辕关!”
张辽肃声道:“禀相国,贼兵势大,众将虽英勇,却不成不防万一,当速速从河东调遣重兵南下雒阳,仰仗马队之上风,与贼决斗于雒阳二百里坦途,若不济,亦可缓缓退入函谷关。”
不过在安插东面旋门关防备时,董卓不由踌躇了下。
“相国所虑甚是,张辽此言不当!”胡轸大声道:“河东不成失,一旦沦陷,贼兵南下弘农,必断我等后路,当时我等休矣。”
“射中郎将徐荣,驻守太谷关!”
看来正如郭嘉所说,要图河东,但机会未到,此眼下要求去河东明显是分歧适的,必须经历了这一场大战方能有机遇。
李儒念完以后,殿中一时竟悄悄无声。
他不晓得,此人恰是一代名将朱儁,但朱儁本与董卓就不是一心,反而是不时想着诛杀董卓,岂能为董卓越想,此策恰是杀机暗伏。
倒是张辽几次建功,加上张辽本身的表示和李儒的进言,才撤销了他很多疑虑,不然他早像对待吕布普通,将张辽节制在身边了。
张辽赶到毕圭苑后,立时被侍卫领到了行宫大殿当中,殿中已经有十多人,董卓高坐上首,面色阴沉,上面是雒阳的各路将领,个个神采凝重。
董卓朝一旁的李儒一挥手,李儒看着一份军报,念叨:“此次反叛逆贼计有渤海太守袁绍、陈王刘宠、山阳太守袁遗、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兖州刺史刘岱、冀州牧韩馥、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后将军袁术、颍川太守李旻、徐州刺史陶谦、北海相孔融、原越骑校尉曹操、上党太守张杨、南匈奴於夫罗……
张辽闻言,不由惊奇的看了那人一眼。
等世人到齐后,董卓一拍案台,怒道:“关东群贼,几次造逆,个个该杀!前番刚败退不久,现在贼首袁绍又发檄文,调集各路逆贼,总计二十万贼兵,要来攻打雒阳,讨伐老夫!”
究竟上,董卓对非嫡派人马总有几分防备之心,当初之以是将张辽调离小平津,就是因为北面张杨插手了关东诸侯之列,张杨与张辽是故旧,董卓不得不防一二。
他大略的看了一下,董卓麾下五大中郎将到了四个,董越、段煨、徐荣、吕布,除此以外,另有原中郎将胡轸,师父贾诩也在,贾诩谨慎,并未与他同业,另有长史刘艾,李儒、田仪等董卓近臣。
不过这些人全坐在右首,而右首另有七八人,个个很有严肃和蔼度,明显是其他大臣,他倒是不认得了。
从明面上看,此人的应对之法倒也不差,但题目是关东诸侯兵马太多,兵力差异太大,董卓如果分兵谨守各关,身边必定空虚,而关东诸侯只需集合兵力攻打一处,只要破关,那便可直扑毕圭苑,董卓多数凶恶。
一旁李儒开口道:“相国,事有轻重缓急,牛中郎在河东与白波贼连战十多月,虽未灭贼,但白波气势已挫,不敷为道,可留一万步兵戍守,余者皆尽调来雒阳,与贼兵决斗。”
不过在徐荣和张辽酸枣一战后,二人威名直涨,加上李蒙暗中报知张辽与徐荣干系颇好之事,令董卓再次心生戒意,早有将二人分开的设法。
董卓听了李儒,更是意动。
与此同时,他暗中向吕布表示恭喜,吕布总算能离开董卓身边,外出作战了,也殊为不易了。并且吕布去的竟然是旋门关,也便是传说中的虎牢关,莫非要上演一幕传奇不成?
听着这一个个名字,始作俑者张辽也有些发楞,竟然有这么多诸侯起兵?二十万雄师?竟然这么多……不会玩大吧?现在董卓在雒阳不过五万人,如果真被关东诸侯杀了董卓,攻入长安,那本身怕是也要跟着玩完了,特别是获咎了那么多诸侯,恐怕除了董卓,他们最想杀的就是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