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远见,逆臣合法讨之!”
看着伏均分开,张辽不由暗叹,伏均毕竟还是年青,也不是诸葛亮、司马懿那般妖孽。
李儒忙应道:“唯。”
现在却已分歧,机会已失,袁术已称帝数月,此时出兵征讨,便是灭之,震慑力也大不如前,袁术亦有防备,只会堕入拉锯怠倦之战,于军心、民气皆是倒霉。
不过即便本日张辽化解了危急,但以刘协的心性,对伏皇后必定多了芥蒂,这让张辽心中有些担忧。
“嗯!”貂蝉喜的连连点头:“婢子给将军研墨,信赖皇后必定书到病除。”
“皇叔。”
刘协一听此言,想起昔日在关中避祸的景象,眼里闪过一丝余悸,道:“如此,便依大将军所言。”
众朝臣中有很多人点头,西北羌乱是后汉持续一百多年的大患,董卓、李傕、郭汜几近毁灭了大汉,朝廷对此深为惶恐,张辽提到马腾、韩遂之祸甚于袁术,他们皆是认同。
刘协眼睛一亮,还没开口,曹操已经抢着道:“大将军用兵如神,光复凉州易也,且等大将军得胜返来,操再随大将军讨伐袁术,现在袁术占有三州之地,拥兵二十万,又有吕布、孙策为盟,操单独领兵,恐损兵折将,坏朝廷严肃。”
二者,夫袁术,冢中枯骨耳,焉知为君之道,且民气向汉,随光阴推移,袁术只会士气日衰,众叛亲离,到时再出兵讨伐,事半功倍,亦让天下人见僭逆之果。”
看到曹操与刘备皆是反对,刘协嘴巴动了动,眼里又闪过阴沉之色,不再开口。
一者,现在机会不对,用兵之道,讲究一鼓作气,以起码的伤亡获得最大的战果,袁术初称帝之初,臣主张出兵,恰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袁术,震慑州郡,以见朝廷之威,此谓大战果!
吴硕等人看局势已去,皆有些懊丧,他们本来运营了三件事,一是退张辽做大司马,与天子对峙,二是争夺司隶校尉、城门校尉、北军五校等职务,慢慢掌控兵权,三是让张辽出兵讨伐袁术,调其分开都城。
现在韩浩为中护军统领,卖力宿卫和雒阳安然,臧霸为张辽部下第八中郎将,领兵分驻雒阳四周八关,作为第二道防地。
张辽看她镇静的模样,有些无言。
众朝臣不语,刘协皱眉道:“果是如此?”
司空杨彪亦道:“民气向汉,袁术必亡!兵不血刃,乃治国之道。”
众大臣闻言皆是一惊,纷繁看向张辽,他们没想到一贯主张出兵的张辽竟然出声反对,一时感到奇特之极。
“嗯。”貂蝉点头,又担忧的道:“只是皇后病情不见好转,便是董承贼子不侵犯,恐怕也支撑不了好久。”
皇甫郦声音慷慨激昂,立时有一群朝臣拥戴。
张辽皱起眉头,长叹一声,想了想,道:“我修书一封,你悄悄交给她,切忌勿要让别人看到!”
刘虞道:“袁术大逆,招安不能,若不讨伐,祸害无穷。”
不想这时张辽开口道:“陛下,太傅,眼下不宜出兵讨伐袁术。”
本日朝堂上刘虞要求出兵讨伐袁术,张辽反对,除了他另有运营外,一个首要启事就是董承想让他讨伐袁术,以是他不能去,起码要先把雒阳统统安排安妥,特别是在董承等人的运营中,张辽感遭到了伏皇后那边的危急。
御座上的天子刘协听到刘虞的要求,惊奇的道:“先前皇叔不是主张招安袁术,现在为何又要出兵?”
御座上刘协也不悦的道:“大将军一贯主张出兵,现在为何又不出兵,莫非不肯为朕分忧吗?”
刘虞想了想,不再出声。
二人又会商了一些近期的环境,李儒分开后,张辽又叮咛一旁貂蝉:“得空进宫,提示皇后谨慎,特别是饮食汤药,定要细心查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