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明显白白地记录在《三国志?魏书?董昭传》中。是勋也算是董昭的粉儿,对此必定是一清二楚。当然啦,这时候除了是勋和董昭本人以外,还没第三人晓得捏造曹操手札的事儿——估计是厥后董昭进了曹营今后。才拿这事儿出来别功,从而被记录下来的。
董承一愣,虾米,献诗?我固然识字,可完整不懂诗歌啊,你如何想到要献诗给我呢?还没来得及反应,是勋先在堂上踱起步来,边踱边曼声长吟道:“慕义推赤忱,拔难返旧都。翼佐世无畴,群凶又何如?神器应至重,维辅非独居。亲信赖支柱,契阔相与扶。”
董承听了,连连点头,心说本来如此。董昭听了倒是咬碎牙关——是宏辅啊是宏辅,我见过的狠人很多,狠到你如许的,还不算太多……
演义上的董承,就是国舅爷、大忠臣,外加谦谦君子,这当然是小说家言,完整抹掉了他关西军阀的那方面属性。但是董承毕竟跟李傕、郭汜那路凉州军头分歧,他多少还是要点儿脸的,不然厥后刘备也不会哪怕临时性地上他的贼船,因“衣带诏”而起兵讨曹。“衣带诏”的事儿是真是假临时非论,董承是真的为国讨贼还是争权夺利也临时非论,刘备那家伙可有多敏?多看重本身的招牌?凡是董承只是一老粗军头儿,刘备会跟他交友乃至结党吗?
当然啦,是勋不会真激得董承脱手,不然这堂上堂下都是董家军,就算陪在身边儿的不是孙汶而是太史子义,也一定就能保他满身而退。没等董承有进一步的行动,是勋就从速一口气不带喘地连声说道:
是勋闻言,淡淡地一笑:“勋有一诗,正欲献于卫将军尊前。”
收集小说中常常有穿越众王八之气一放,汗青名流立即就叩首当小弟的桥段,当然啦,那都是瞎扯。实在恰好相反,乱世当中才多真正浑身王霸之气的强者,浅显穿越者能不被他们唬得叩首如捣蒜,那就算心机本质挺高了。
当下略略斜眼,去瞟董昭。这时候董昭就要从速站出来得救了:“此中恐有曲解,卫将军且慢,是先生也请暂息忿怒。昔日不使黄太守入城,是因城内烧毁,无处可居,只待修起公廨,天然恭迎。此番胡骑残虐,卫将军才得讯报,正欲遣人责问单于,却不想已为兖州军所遣散。兖州军来,雒阳断无不纳之意,四门鉴戒,为防盗贼也,非防兖州军也。”
“卫将军倘若知礼,便不当拒黄太守于雒外,亦不当放纵胡骑,践踏百姓!现在我兖州军已将胡骑驱退,卫将军不令人郊迎、犒劳,反谕令守将,不放入城!此无礼之甚也!是勋待执礼之人天然有礼,待无礼之人,又安得而有礼?!”
是啥启事呢?实在说破了一文不值,相中曹操的并不是董承,而是董昭,这位老兄本来就是写假信的妙手,以是先捏造了曹操的手札,去跟董承套近乎,然后再劝说董承,跟曹操结合以对抗杨奉、韩暹等辈。是以董承才给曹操写信,说我有兵。而你有粮。我们结合起来那就充足保护天子啦——光驾先给送点儿粮食过来应急。
所以是勋才吃定了董承了,当下见董承认输报歉,他便假装余怒未消地略微拱一拱手:“如此,我兖州军既已入城……”我们都出去了,你总不好再轰吧?董昭从速帮手拿主张:“便请兖州军守备上东门,以防盗贼吧。”是勋又问:“我主曹兖州不日便率雄师到来……”董昭说:“雄师天然还是屯驻城外,曹兖州既来,卫将军当与之共迎天子。”
ps:
董承听了他这番话,就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你说啥?数千胡骑都被你们赶跑了?兖州军竟然如此了得?!他已经传闻了兖州军节制上东门之事,部下也来禀报,说对方极其精锐,估计我们完整打不赢啊。以是他才强按住性子访问是勋等人,要不是是勋指着鼻子本身痛骂,他还真不敢劈面抽刀——但是现在羞刀难以入鞘,又该如何办才好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