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谗慝恣纵,残暴无亲,阴图篡僭,窃位放弟……”话说袁公路要见到我这么骂袁绍,内心必然会很爽吧?
这是最大程度地扩大本方的力量(实在刘表、鲜于辅都只是口头照应罢了),力求构成雷霆万钧的重压,同时最大程度地紧缩敌对的力量,分化崩溃,只诛首恶。正如太祖爷所说:“谁是我们的仇敌?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题目是反动的首要题目。中国畴昔统统反动斗争效果甚少,其根基启事就是因为不能连合真正的朋友,以进犯真正的仇敌……”
陈琳所作的檄文,后代名之为《为袁绍讨豫州文》,这里的“豫州”,就是指的许都周边地区。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左将军领豫州刺史”指刘备,本来汗青上是受陶谦所表,在这条时候线上是受袁谭所表——袁绍底子不承认曹操任命的刺史袁涣——“郡国相守”则是指豫州各郡、国的长官。
当然啦,陈琳的檄文固然明指豫州“郡国相守”,但不会真的只发给豫州各郡。比方说,往南匈奴就也送去了一份儿。只是这类骈四骊六。文采斐然的檄文,投于匈奴当中,无异对牛操琴,呼厨泉压根儿就瞧不懂,也没兴趣去研讨,既然已经跟是勋达成告终合的和谈,那便干脆转送到安邑来了。
以是他照抄骆宾王《讨武曌檄》的结句“移檄州郡,咸使知闻”,但愿曹操把这篇檄文撒得满处都是,而不但仅范围于冀州,也不但仅范围于袁绍的四州地盘儿。
接下去再写:“……其图盘据,一如隗嚣之横陇;诡言兵谏,何异刘濞之反吴。乃觉得天下皆眚者耶?!”甚么“曹氏隔我王路”如此,搁后代有个专驰名词,叫做“清君侧”。因此是勋就说啦,袁绍在河北,就如同隈嚣一样。是公开分裂,谋图盘据;他攻打曹操,就跟吴楚之乱打着诛灭晁错的灯号是一样一样的——你觉得天下人都瞎了啊,就瞧不明白你的真脸孔啊?
“公等或居鼎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倘能转祸为福,送旧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时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江山。若乃眷恋穷城,盘桓岔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写到这儿,思路逐步顺畅起来:“神器至大,有德乃居,汉家泽被,莫敢不从。然前天子归于雒中,绍鄙勤王之勋;车驾迁乎许县,反起觊觎之意。其刻剥河北。甸报酬罄,骤做祸乱。淫刑斯逞。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乃穷奇灾于上国,猰貐暴于中原,若逞其恶,则三河纵封豕之贪,四海被长蛇之毒,斯百姓歼亡,殆无遗类……”这后半段根基上是照抄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
是勋想来想去,终究只好算了。袁家弟子故吏遍及天下,本身真如果罔顾究竟,把他们全部儿家属都骂了,平白在士林中树起无数仇敌来,必定得不偿失。咱还是就光骂袁绍一个好了——
目前,就是要和袁绍掠取言论、士议,争夺占有品德的至高点!
“……虽倚高户,数典何如忘祖;弃亲宵遁,须眉仿佛巾帼。公战而怯,前酗酒滞于酸枣;私斗而勇,后狗窃乃得冀州……”前一句说袁绍丢弃亲眷,逃出雒阳,乃至袁氏一门多为董卓所杀;后一句说他率军讨董。却在酸枣逡巡不进。转眼又攻击盟友。兼并了韩馥的冀州。“须眉仿佛巾帼”,这是想到本来汗青上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装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