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勋的声音是那么温和、深沉,在现在的董蒙听来,仿佛身陷梦魇当中,得闻世外之响……只可惜这年代佛教才刚传入,还不风行,不然他大抵味本能地想到:这莫非便是妖怪引诱世人的声音吗?
只听董蒙结结巴巴地问道:“主、主公欲待若那边罚董氏?”
魏晋今后,世家根基上把持了朝中初级职务,也就是说,朝廷皆为各大师族所把持,以是他们的力量才气更上一个台阶,乃至能够摆布天子的废立、王朝的更迭。但在“九品中正制”出台之前,就团体而言,他们却还做不到这一点——单个的世家底子没法与王权、霸权相对抗,更多的世家,则好处很难同一起来。
是勋驯良地一笑:“吾何有恨于董氏?但是董氏为郡内大姓,如此首鼠两端,吾又如何得安?固然,欲通袁者,皆家中冬烘也,与公盛无涉。若公盛能主族中事时,吾其无忧矣。”
曹操当年在兖州,不但仅是正法边让罢了,还为了安定本身的统治,操纵手中的权力,大肆打击世家门阀,厥后“小霸王”孙策在江东也是这么干的——因为世家出于家世的优胜感和处所庇护主义,不肯与外来者合作——以是才遭到反噬。可即便曹操在兖州已经搞得世家侧目,如果没有张邈、陈宫领头,没有吕布入兖,各家属也闹不出甚么大事儿来。浅显下点儿小绊子,岂曹孟德之类雄才所害怕者乎?
董勋自客岁逃离许都,来投河东董氏,族中长老商讨过后,即将其藏匿于家中,董蒙并未参与此事。董氏暗通袁绍,欲使董勋刺杀太守是勋,即夺河东,以献并州高幹。董蒙探得蛛丝马迹,即密斩董勋。长老等计不能授,乃另募死士,与卫氏族中宵小卫霄同谋,借送油之机诱出是勋,欲暗害之。董蒙得讯,乃亲往相救,并出首告密族内之谋……
总之,把董蒙给摘洁净了,不但无罪,抑且有功。并且他此前密斩董勋,一方面虔诚于朝廷,另方面也不欲使族中诡计传扬,后不得已,才始告密,真忠于君而孝于亲之典范也。只可惜,自古忠孝难以分身……
ps:
董氏就没有那么荣幸了,翌晨,秦谊带领郡兵,在闻喜县令的指导下包抄了董家。预先按董蒙所指,掘出了真董勋的尸身,持之相示。董氏家主攀墙而问:“太守欲族董氏耶?”秦宜禄就顿时冷冷一笑,答复道:“董氏之罪,已上奏朝廷,三公其断!现在能使董氏之祀不断者,唯是侍中也!”
世家大族,广有田产、庄院,户口富强,即便突袭,实在也很难一网打尽,幸亏是勋本来就没筹算把董家连根铲起。大族本有家奴、壮丁无数,真如果执械相抗,没有成千上万的兵马,还真一定能端得下来,所以是勋为了包管河东郡内的安宁,也并不真想跟他们见仗。如果直接说:“董氏之罪,必族!”那就再无和缓的余地啦,起码闻喜县内便要大乱一场。
“今天下狼籍,汉室衰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正仁人志士昂扬之际,亦豪杰浑士建功之时。而卿虽抱雄图远志,养至德殊才,却为家中老朽抑压,不得显扬于世,吾实为卿憾之……”
因为年纪轻、辈分低,董蒙还不能立即接任家主,临时由他一名向来不管家中实务的半瘫叔祖继任一族之长。
当然啦,至于董家必须以捐输之名献出的田宅、赋税,那就比卫氏更要多出三倍还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