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饶有兴趣的复又问道:“姑母为何有此疑虑?”
刘彻微有些讶异,依史籍所述,阿娇婚后多年未有子嗣,馆陶公主为保住阿娇的后位,但是出了很多馊主张,本日这话怎的听来,倒似有些旁的意义。
刘彻自能理睬他的言外之意,此番采女可特地不取世家贵女,只需招些官方女子弥补宫人缺额便可。
她忙是急声道:“陛下,本宫并非……”
刘彻看着她,缓声问道:“姑母是否忧心朕会忏悔,不依婚约迎娶阿娇?”
刘彻即位后,更是应了这话,太子詹事府的属官纷繁跟着从长乐宫调往未央宫,入了少府。
刘彻让李福将馆陶公主引至御苑花榭,又叮咛备了些菊花茶和茶点,筹算帮自家姑母兼将来岳母好生降降燥郁之气。
馆陶公主道了谢,依言退席落座,举起茶盏饮了口,折腾了小半日,还真有些口干舌燥。
馆陶公主脾气虽莽,脑筋却不蠢,忙是应诺道:“陛下放心,我此后必不过问半分宫闱之事!”
刘彻沉吟半晌,也知李福所言非虚,他尚未大婚,太子府本就没有女仆人,天然也不会有太多内宰女官,现在入主未央宫,带来的人手连长秋属官的缺额都填不满。
馆陶公主意他问得坦白,也只得点头应是。
李福忙是躬身解释道:“回禀陛下,这永巷为宫中妃嫔住地,亦指软禁妃嫔、宫人之所。秦时设有永巷令及丞,我大汉袭之,掌后妃宫女及宫中狱事,秩俸六百石,亦为少府属官。”
男人未完整长成前,太早破色戒,今后小兄弟撑不久的,为了此后大半辈子的幸运,还是多念几年清心咒,忍一忍才好。
“回禀陛下,宫婢倒是充足,只是要拔擢内宰,需得经内廷宫规调教,再经数度遴选,合宜者甚少,且旷日耐久。”
偌大的未央宫少却千余名寺人和宫人,刹时便空出大半宫室,本来附属太子府的内侍和宫娥压根不虞利用,光是打理长秋宫都捉襟见肘,更遑论其他嫔妃搬家后空置出的浩繁宫室。
他微是皱眉道:“从太子府带来的宫婢不虞利用?”
刘彻顿了顿,复又意有所指道:“阿娇迩来就做得不错……姑母今后若能少过问些,任她随心随性的替自个做主,朕觉得她是行的。”
刘彻身为大汉天子,宫城内产生的事,凡是他想晓得的,天然没有半分遗漏。
不过想想也是,新帝尚未大婚,在未娶正室之前,也不便收纳嫔妃。如同世家后辈,在正妻过门前,只能抬侍妾,不成迎娶侧室,不然就被视为对将来正室主母的轻视。
内侍李福亦是得了正式的官衔,成了少府大寺人,秩俸千石的宦者令,主管少府所辖的寺人内侍,又陪侍天子刘彻,职位直逼掌印寺人孙全。
因而乎,天子大婚之事被朝臣们搬上了大汉朝堂,纷繁进谏,希冀天子早日大婚,迎娶堂邑翁主陈氏阿娇。
李福不由哑然,陪侍刘彻多年,自是见惯了他对敌时的毒手无情,次次都欲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倒真和仁字不沾边。
太上皇刘启迁往太寿宫,晋为太后的王娡自也同去,长秋宫的属官和诸多内宰也尽数带了去。
馆陶公主张了张嘴,倒是欲言又止。
李福陪侍刘彻多年,晓得他的顾虑,先是躬身应诺,复又委宛的提示道:“陛下,所谓的采女非是纳嫔妃,而是遣永巷令於乡中阅视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长壮洁白有法相者,因载入宫。所选女子皆是良家子,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多为民女……鲜少有世家贵女。”
世家权贵们皆是绝望不已,他们早已怀着心机,就等着新帝广开宫门,收纳嫔妃,好将族内的适龄女子送到新帝的御榻上,为家属吹吹枕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