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碰到的两个七八岁的小孩没有通过院试,在府试中名次也偏后,不过他们年纪小,将来另有的是机遇,是以倒也不懊丧。
幸亏史鸿他们这群人也通情面油滑,很快便想明白了如何回事,是以,也没有着意挽留,一群人各自凑了凑,用读书人的体例,奉上了不算太丰富但是对他们来讲能够说是雪中送炭的程仪,又相约到时候一起插手两年后的秋闱,能够说是皆大欢乐了。
史鸿上门非常投其所好,喜好书画的送书画,喜好金石的送金石,喜好玩砚台古墨的送名砚古墨,再加上本技艺抄的四书甚么的,既风雅又面子,天然很能讨这些人的欢心,他们天然也不吝于指导嘉奖史鸿几句,这些人官职固然不高,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代表文官阶层对史家的态度。
史鸿也跟在前面学习着读书人之间来往的体例,他仗着年纪小,不懂的便找人问,这些比他年记要大一半或者一倍乃至是以上的同年们很轻易从中找回了优胜感,本来你小子也不是甚么都懂的天赋嘛,看来之前帮衬着读书了,难怪呢!因而,天然非常热情地指导一二,史鸿受益匪浅。
至于学政赵勤,出身翰林院,是个老学究了,对朝政兴趣不大,学政也是他兴趣地点,他已经任了好几任学政,不过这一年才转到了顺天府,恰好就轮到了史鸿他们这一群人。
与同年之间的寒暄就没有这般费事,史鸿年纪小,身上也没有因为出身优胜带来的傲气,反而挺平和,并且除非是读书读傻了的傻子,谁也不会没事跟一个必定前程无量的同年反目,说不得,哪天就要借人家之力,现在,天然需求留下一个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