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划子上几个墨客面面相觑,不知这番该如何算,转头去问梅秀才,却见梅秀才痴聪慧呆地盯着那一行人最末,丢了魂儿似的。
画舫上,几人前后闻声了这一曲传来。岳东莱先是耳熟,感觉似曾耳闻,偶然昂首瞥见正在挑鱼刺的小丫环,顿时想了起来。
曹寺人张了张嘴,又闭上了。想问语妍那边听过,转念又一想她曾是歌妓出身,只怕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不如闭嘴。
那里乐曲动听,游人便往那边行船,那里舞娘鲜艳,游人便在四周停看。旅客们都是图个乐子,捧人场就喝一阵彩,捧钱场就抓一把铜子儿往画舫上砸。
戌时过半,各家妓馆的画舫纷繁离岸,载着歌妓和舞姬,另有自家的头牌,沿河游下。
一时候,琴声歌声此起彼伏,影影绰绰曼妙身躯,一船便是一景,叫秦淮河上的旅客们目不暇接,耳不能闲。
月娘看着吴茱儿端的被她当作是丫环使唤地团团转,面纱底下神采发冷,忍而未发。
闻言,同业别的几人起哄,叫那船老迈停停再走,等等看是甚么人登船。
(晚了晚了。这章算明天的。)(未完待续。)
曹寺人固然有事相求岳东莱。巴不得往他跟前凑,但是他看破了语妍那点苦衷,就没畴昔讨人嫌,同月娘坐下了。
“梅兄、梅兄?”连喊他数声,他才回过神来,神采莫名,言语雀跃:“如此分不清楚,不然我们跟上去瞧瞧,如果我猜错了,今晚就从这船上跳下去,游回岸上。”
当日他在江宁别馆后院偶尔听到那一曲和鸣当真是冷傲,可惜只听到一半。
渡口一带停靠的尽是船只,半吊铜钱方能租用一叶轻舟离岸,另有许些标致的游船,最便宜的也要十两银子才肯开船。
“哈哈。好!”“如果你猜对了,我们就轮番请你吃茶。”
“哦?”岳东莱看似随口一应,实则来了兴趣。他年纪悄悄身居要职,常日里免不了应酬,声色犬马总不能少。之于乐律,他不说痴迷,可也是其中妙手。
......
出城三里外,遥见河上金红一片接水连天,点亮了夜幕,照醒了秦淮。
吴茱儿跟着月娘落在最后上了船。这条画舫分作两层,底下一层四周垂着轻纱帷幔,无门无墙,有桌有椅,一道楼梯通往船上。是个单间,两面开窗。
一上船。曹寺人就忙着奉迎语妍:“娘子可还对劲,这船上都是照您叮咛的模样重新安插过的,破钞了整整十匹彩缎,十匹红绡。另有两桌酒菜,是方才从酒楼子送来的。”
语妍见没人理她,咬了咬嘴唇,心中战略不改,再接再厉对岳东莱道:“我当真听过的,这琵琶同笛声和鸣,非常鲜有,只是眼下奏曲之人,远远不如我听过那一回。”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
岳东莱平生自大,便撇下了两个部下,单独登船。曹寺人也把带来的侍从丢在岸上,只带了一个番子上船。语妍不知成心偶然,把出门带的阿谁小丫环丢在了马车上。再加上吴茱儿和月娘,一共是六小我登了船。
这时候便显出人少来,他们这一桌有她服侍,语妍那一桌却无人服侍。不消语妍吱声,曹寺人便催促吴茱儿先到隔壁桌去倒酒。
此时现在,远处忽而飘来一段高亢的琵琶声,如泣如诉,惊人神魂,又掺入一段清丽的笛音,仿佛潜龙出渊,翻江倒海。此双调一起,无人不转头,无人不聆听。
语妍环顾四周,对劲地点了点头,扭脸同岳东莱道:“岳大人,我们先在楼下吃个薄酒,待会儿再上楼观景如何?”
见他回应,语妍放下筷子,拿帕子按了按嘴角,笑道:“你若不信,就叫她们吹弹一遍,你听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