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宁吓一跳,诚恳的说,“臣,臣敬慕陛下的威仪。臣此次有运道,中了进士,虽是三榜开端,也可回家告慰父母。臣的父母无福面君,臣私心想着若能晓得陛下多么龙威,回家也好与父母说一说。”
诸人忍笑,都谢过梨子,收了荷包。
夏陶回家同父亲道,“不巧文弟不在家,有同科相请,出门了。说来另有件巧中又巧的事,先时只知文弟与几个同来春闱的举子住在一起,不想他们七八人竟都是榜上驰名。传闻此次春闱另有弟妇娘家弟弟和舅家表兄,都是这一科,也都中了。”
赵长宁一样欢畅,哈哈大笑,“我竟然也在榜上!”他当时举人得了个孙山,因梨果想来春闱,他便跟着来帝都碰碰运气,不想竟真的榜上驰名,怎不令人欣喜。就算又是个孙山,赵长宁也不嫌弃,归正都是进士。当然,传闻三榜的叫同进士,听听,同进士同进士,就是说与进士是一样的,一样是进士的意义。
永寿喘气这会儿工夫,苏白的小厮永康已跑出去了,喘着粗气道,“我家大爷是贡士第三名,阿宁大爷是第三百名。”这会儿榜上驰名的举子统称贡生,得殿试以火线分出一榜二榜三榜来,那会儿才有状元、榜眼、探花呢。
大师正在谈笑,报喜的差役便来了,敲敲打打的好不热烈,传闻住这宅子的举人都榜上驰名,有一老差役道,“看这宅子屋前有树,园中有水,水刮风生,你们这但是端庄的宝地啊。”
对于赵长宁的运气,梨子都不晓得要说甚么好了,粉儿恋慕道,“梨果考到翰林院,天子老子也没召他见见哪。阿宁,你哪儿来得这么好的运道哪?”苏白这探花不算,天子天然加以青睐。可赵长宁这孙山,如何竟能得了天子老子的眼缘儿。
夏太太不觉得然,道,“三年就三百个进士,也不是个个就有出息。陶哥儿只是不善读书罢了,宗子守在身边,你有个事也有个帮衬的,何其放心。现在倒嫌儿子读书不好了。”
“非常甚么?也就你们男人走礼,顾前不顾后的,哪有只送酒的,再挑几件光鲜的料子,是给他媳妇的。文哥儿在帝都这些日子,还不都是他媳妇办理琐事。他那小媳妇,别看年纪不大,一瞧就知是无能的,旺家。”夏太太说着,命丫环添了几样绸缎,令人传话叫宗子过来。夏少卿亲身跟夏陶说了,夏陶便领了父命去送东西,不巧夏文几人出去与人吃酒并不在家,梨子陪着说了几句话,夏陶便告别回了家。
夏文与夏少卿只是本家,论血缘当真远了,夏太太只是应和了一句,问媳妇,“你舅妈大寿的礼单备好了没?”
赵长宁憨憨一笑,“陛下赞的臣脸上*辣的。”
永寿终究喘匀了气,大声道,“果二爷是九十七名,大姑爷三十五名,表少爷三十七名,庆大爷五十二名,唐大爷一百五十八名,冯大爷一百七十六名,陈三爷二百三十一名。”
再如何严峻,殿试相对春闱而言,都是轻松的。一大早出门,早晨回家时也不见疲色,反是兴趣勃勃的会商着相互的文章。
赵长宁道,“臣是边城人,不瞒陛下,臣自幼习武,臣的父亲是边城卫所的千户,臣的祖父在先帝年间与蛮人作战时负伤,厥后不治过逝。现在边城与西蛮时有交兵,臣生在边城,长在边城,考取了进士,臣还是是想回边城,若能在西北军中任一马前卒,能冲锋陷阵,能保家国于安然,就是臣的志向了。”
夏太太调侃一笑,“说来翊哥儿到底是过继出去的,贤姐儿也是正一品的侯爵夫人,大嫂算甚么呢?就是翊哥儿,我看他也不敢大庭广众下叫一声娘,便是他叫了,我那大嫂也不敢承诺。翊哥儿孝敬,大师住的近些。幸亏她有脸在玉姐儿面前摆婆婆的谱,不过是个五品恼人,过个寿日还得叫侯爵夫人亲身给她筹措,满城没有不笑话的!只她不自知罢了!没的丢人现眼!”长女嫁的是娘家内侄李翊,李翊很有才调,族长家无嗣,为爵位计,过继了李翊为嗣。故此,李翊袭了永安侯的爵位,长女天然是侯爵夫人。端庄的公婆是仙逝的老侯爷与老夫人,那里轮得上先时父母。偏生李翊是个孝敬的,在把侯府中间的宅子买下,接了生身父母居住,对生身父母颇是孝敬照顾。夏太太的大嫂李大太太生来最是个刁钻的,明显儿子早过继了出去,两相无干的,偏生李大太太脸大,还是以永安侯母亲身居,不但常在永安侯面前摆母亲的谱,连带着侯府的家事都要插一手,可见其霸道在理!更不必提永安侯夫人了,明显端庄婆婆早已驾鹤西去,因李大太太难缠至极,永安侯是个孝敬的,故而,这些年永安侯夫人都要在李大太太跟前立媳妇的端方,各种憋屈,就不消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