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161章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

我的书架

黄帝曰: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枢纽肢络,愿卒闻之。

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日振埃,二曰发,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岐伯曰:腰脊者,身之大枢纽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荣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成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

黄帝曰:刺五邪何如?

黄帝曰: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何如?

黄帝曰:善。

黄帝曰:取之稀有乎?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不足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

请言解论,与六合呼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六合,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以是知形气之多少也。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固结,坚搏不来往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善。何谓声闻于耳?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

岐伯曰:泻其不足,补其不敷,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黄帝曰:刺节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余不知其所谓也,愿卒闻之。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

岐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约莫,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平话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耳,尚疾于发也。

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俞,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抟,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固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岐伯曰: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

岐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本身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推荐阅读: 魔女氪金指南     网游蜕凡     空间之倾世女王     步步骄     表妹怂且甜     天心尚武     流浪地球     火影之最强通灵师     扬剑天穹     轨迹系列之平凡的轨迹     浴火重生:盛世小妖妃     缉婚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