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堆栈,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六合,伺其空地。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虑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之食。是谓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高低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军谶》曰:将之所觉得威者,号令也。战之以是全胜者,军政也。士之以是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奖惩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山洞,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民气,德乃弥漫。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全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平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成离,可用而不成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豪杰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由。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平。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为国之道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贤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刚柔兼济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兼任本身,行动伐功。诽谤大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号令不通。造作奇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患。
因敌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六合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前,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整天威。改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夫主将之法,务揽豪杰之心。赏禄在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支,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天然,其巧无间。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勉强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成当,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