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之听了结不觉得然。
采绿难堪一笑:“奴婢不晓得公子爷的癖好,还请公子包涵。”
领头的是个小个子的中年人,留着一缕山羊胡,起家朝何晏之拱手一笑:“公子爷,小人姓方,庄子里的人都唤我方老五。奉少庄主之名,前来服侍公子换衣梳洗的。”他朝身后一摆手,七八个侍女鱼贯上前,在何晏之面站了一排,顷刻莺莺燕燕,环肥燕瘦,叫人看了目炫狼籍。她们的手中捧着各色衣物,齐齐朝何晏之屈膝施礼:“公子请换衣。”
何晏之叹了一口气,顺手拿了一件青色的袍子,淡淡道:“清爽些就好,甚么金边银边的,不感觉晃眼睛吗?”
何晏之嘻嘻一笑,贩子痞气毕露:“你家少庄首要交友我,鄙人真是求之不得啊。何某可贵交上这么阔的朋友,果然是黄狗出角变麒麟,天上砸下一个大馅饼。”
何晏之皱起眉头,脑海中刹时想起九阳宫里那一柜子闪瞎了眼睛红色长袍,立即摆手道:“我不喜好白衣服,太倒霉了,拿走拿走。”
采绿的眉头一皱,只感觉面前这位何公子固然长着一张同自家公子一摸一样的脸,却仪态粗鄙,实在及不上少庄主分毫。她内心固然如许想,脸上却不敢透暴露来,只是含笑道:“公子喜好便好。”
何晏之心中一凛,亦笑道:“我正想去谢过沈庄主,前边带路吧。”
采绿一愣,眼中略微有些鄙夷的神采,却只是一闪而过,继而笑道:“恰是。至公子叮咛了,公子喜好甚么固然提出来,奴婢们必然经心采办。”
那采绿道:“公子的私事奴婢不敢置喙,只要公子在庄中一日,奴婢便要经心折侍一日。”她从中拿了一件红色嵌着金线的外袍,恭敬道,“公子穿这件如何?这是我家至公子最喜好的款式,由西湖绣坊包春娘亲制,乃是江南道每年必进的贡品,官方能拿到的极少,只比贡品少绣三股金线。这件外袍可在日光下显出分歧的暗纹,非常可贵,公子穿在身上天然玉树临风,风骚萧洒。”
随之,几个手捧衣物的侍女亦上前几步,将何晏之围在中间。那采绿娇声笑道:“奴婢们不知公子喜好甚么款式的外袍,故而各种花色的都挑了一套,还请公子过目。”
何晏之道:“去转告你家少庄主,我已叨扰数日,正筹办告别,实在不必如此操心。”
一旁站着的方老五道:“公子爷,我家老爷在前厅等着你。不知公子是否便利前去?”说罢,便上前扶住何晏之的右臂,作了一个请的手势,恭敬当中透着几分逼迫,脸上却还是尽是笑意。
他在九阳宫中这大半年,对沈碧秋已经有了极深的成见。如若本日是初识沈碧秋,或许真会为此人的斑斓风骚所倾倒。但是,在杨琼的执念下,何晏之对沈碧秋的爱好、武功,乃至笔法、诗词都被迫研习仿照过,他实在不信赖一个能洋洋洒洒写出七世经略的人,竟会是一个不通碎务,只知诗画文章、附庸风雅的文士。
何晏之朝晨醒来,方一翻开房门就被面前的步地惊呆了。
采绿道:“至公子是个风雅之人,琴棋书画、衣冠文物件件精通,长年深居简出,极少与人来往。”她又笑道,“我家公子常日里狷介得很,极少待人这般热忱,约莫是感觉公子与他长得神似,尤其与众分歧罢。”
十几个下仆齐刷刷跪了一地,见何晏之出来,便齐声道:“公子万安。”
何晏之顺手拿起一把香檀木制的折扇,悄悄翻开,摆荡轻风,非常得意。固然与这寒夏季候不很应景,但却实在显出他的翩翩风韵来,果然是应了那句俚语: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何晏之不动声色地穿戴整齐,笑道:“少庄主真是太客气了,能获得少庄主的青睐,何某真是三生有幸!”他环顾了那些主子们手中捧着的衣物、饰品、器具,脸上暴露极其镇静的神情,“少庄主是要把这些都送给鄙人?甚好甚好!如此鄙人也就不客气了,十足放到我屋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