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申明太祖天子朱元璋朱以元朝素无笔墨,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之书制为蒙古字,以通天下之言。而译语没有能胜利为书的,难以晓得。便于洪武十五年 (1382)正月初六日命翰林院侍讲火原杰、编修马沙亦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无不包含,并取《元秘史》参考,纽切其字,以谐其声音。书成,朱元璋下诏发行。自此今后,使臣来回朔漠,皆能通达其情。
玄月初,明太祖天子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出世。
对于马皇后的归天,明太祖天子朱元璋非常的悲伤,因现在后今后朱元璋不再立皇后。
马皇后说:“但愿陛下能够求取贤达的人,听取别人的定见,自始至终,当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达,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托罢了。”
四月十六日,明太祖天子朱元璋将仪鸾司拔除,改立锦衣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十六日,明太祖天子朱元璋公布实施军法定律:凡管军批示、千户到任,务必先知卫所官旗军马之数。每月初1、十1、二十—。三次阅视。违一次的,批示罚俸两月、千户一月,百户半月;违三次的,俱停俸三月;违六次的,俱停俸半年。同时颁行兵卫步队老幼优授予宫禁守御之令共二十九条,皆参酌律意制定,遵循实施。
三月十八日,明太祖天子朱元璋诏令制定官员相遇及公参礼节:凡五军都督府摆布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遇公、侯于路,引马侧立;都督佥事、六部尚书遇公、侯,引马却避;品级相称的,分路而行。金吾等卫遇公、侯,引马却避;遇摆布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侧立;遇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分路而行。六部侍郎、各卫批示使及同知、通政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京府尹三品官遇公、侯、摆布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却避;遇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引马侧立;品级相称的,分路而行。各卫批示佥事、摆布通政、太常少卿、国子祭酒四品官遇公、侯、摆布都督、都督同知、附马都尉、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引马却避;遇六部侍郎、通政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引马侧立;品级相称,分路而行。六部郎中、员外郎、钦天监令、太病院令、都府经历、断事官、大理寺卿、通政司参议、摆布春坊庶子、谕德五品官遇公、侯乃至三品官,引马却避;遇四品官引马侧立;品级相称,分路而行。六品以下官仿此。翰林学士、尚室司卿、少卿遇公侯、摆布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却避;遇二品官引马侧立;遇3、四品官分路而行。尚室司丞、侍讲以下官,照品级仿此。承敕郎、给事中、中书舍人、监察御史遇公、侯以下至二品官,引马却避;遇三品官引马侧立;遇四品以下官分路而行。殿廷仪礼司正、副遇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引马却避;遇四品官引马侧立;遇五品以下官,分路而行。凡所属见下属官,引马却避;所属官员高者赶下属官品卑者,分路而行。凡未授职任的遇有职官员,皆须引马却避。凡官员应合避而路狭不成避的,上马拱立;应行路不得中道占行顺次分摆布。凡被宣召及祠祭官诣祠祭所并有所捕逐者在道,虽遇应避之官,不避。凡官员公参,都督府同知、佥事参摆布都督,批示同知参批示使,六部侍郎参尚书,各卫批示参都督拜于堂下,千百户参批示亦同;京县知县参京府尹拜于堂下,各府州县亦同。诸司佐贰官、幕职官参本司长官,皆答拜;所属卑官拜见者,不答,品级相称,答拜;所属官员品级高的,与下属官卑的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