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璐偷偷拿余光偷瞄,倒是没见到她爹。
庆成郡王前几天不在家,刚回家就传闻宗子闯了祸。
老太太吃完馄饨放了碗,又没忍住吃了个云豆糕,内心更是羞愤不已,一起板着脸回到了国公府,一下车就拄着拐杖走得没影儿了。
老太太看着还冷哼呢,这还首辅家的女人呢,吃个街上的小吃都这么不得了的模样。
这个内侍是大总管三有寺人的小门徒,那头天子正筹办上朝呢,三有寺人让他先来劝劝高老太君的,最好能让高老太君肯先到宫里坐坐。别在宫门口肇事了。
老太太哼了一声算是承诺了。
天子也是畴前用袁老爹用的太顺手了,看袁老爹阿谁事事顺着他的恭敬模样,这事上就健忘给他长脸了。
二是轻视武将,心无社稷。十一二岁的儿子竟能对带兵在外的成国公断价说出“尚不算甚么东西”这类话,必定是有人这么在他耳边讲过!此人成国公是在外头兵戈,保家卫国呢,如许的将领你都看不上,你这心有多大啊?大到连保卫江山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那头高老太太却没这么好的耐烦。那小袁氏只出过一次门,然后就在家里坐着不动了。老太太是真瞧不上她!一点用都没有!
盘子一拿,这馄饨的香气就飘出来了。
袁璐一边打扮,一边听花妈妈把这里的门道都说了一遍。当下也不敢担搁了,清算了一下也套车跟着去了。
太子看他三番两次往外走,也没闲谈的兴趣了,直接就走了。
袁璐先喝了口热汤暖了暖肚子,隔着帘子问绿水:“盘子和婉要还么?”
但是现在御史台就专挑了庆成郡王两点说:一是宠妾灭妻,嫡庶不分。这往小了说呢,是治家不严,往大了说就是混合血脉。这也怪庆成郡王本身斑点够大,这庆成郡王妃就进门还不到十年,冒出来的庶宗子却长到十二岁了。且这两年庆成郡王到处疏浚,还想把这个庶子记到嫡妻的名头下。
袁璐更是不明白了,这老太太刚不还好好的么,如何俄然又摆起脸子了?
话分两端,袁璐她爹正在御书房里跪着呢,头是磕得梆梆响。
袁璐笑道:“儿媳身子骨一向不好,给婆母惹费事了。婆母且不幸不幸我,让车停停,我让丫环买点东西压压肚子。”
小内侍把鼓鼓的荷包塞进了袖子里,想着总算能归去交差了……可谁晓得来的这夫人竟然陪着老太太一起跪下了!他感觉他师父归去要弄死他了!
圣旨下了,大总管三有寺人揣着圣旨亲身在宫门口顿了顿,把高老太太给搀了起来。
老太太跪在那边看着可刺眼,更别说中间还站着个内侍。
宗室那头的态度也挺奥妙的,一方面看不上庆成郡王这类以庶充嫡的行动,一方面又不答应天子动庆成郡王。这庆成郡王连个封地都没有,真不是甚么大角色,但宗室就是拿他做筏子跟天子干上了。
袁璐把她手里的东西都接进马车,对青江道:“都是我让她买的,就吃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