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此事还应叨教殿下。”
后军是萧家世代运营,无人敢动。
“大人言重了,下官另有要事,若无其他事情,临时辞职。”
淮右士族如此,想来应是与己有关。
“大人有所不知。”
“公然瞒不过李先生!现在太子殿下势大,欲以所谓选贤逼迫科举,豪门庶子无可晋升,李先生作何感触?”
“殿下早已推测。”
姜堰微微一笑。
“若依尹大人所言,该当如何?”
“大人,这一干人等世受皇恩,竟然如此行事,实在令人不齿!”
“前时殿下纨绔,曾令媛买诗,此中不乏上乘作品,只一首,便可令你俘获芳心。”
“下官心不足而力不敷,不敢直说。”
因而梁铮只得悻悻而去。
不久,杨畅怀写好一封信,交与小厮。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便已出山,何况所谓文官之首?
尹天赐忙道:“大人勿怪,家师爱好游山玩水,想是迩来并未在家。”
左军则因淮右、浙东等士族而成分庞大。
姜堰却不如此想。
与杨系合作一事,李春宇尚不决夺,毕竟另有浙东世人摆在明面,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言罢,在杨畅怀耳边私语一番。
“速去交给至公子,不得有误!”
是以任凭这一干人等如何轻视杨畅怀,亦会与其同气连枝。
随后又接连拜访两次,其人皆不在。
梁铮苦笑连连。
如姜堰所料,两边同气连枝,李春宇当即访问。
梁铮不明觉厉。
“权当谈天。”
杨畅怀略惊。
“最盛家属不知,有一人却大家敬佩,姓李名春宇,天命年纪,乃是当世大儒,淮南官员多出自其门下。”
现在姜堰借世家大族打击文官,天然震惊文官个人好处。
“不必,殿下予本将军便宜行事之权,听闻李春宇嫡长女爱好诗文,每年必于府长停止诗会,是以可否得李家喜爱,全凭梁先生才调。”
“李春宇座下共十二弟子,世人皆称十二文曲,此中之首,当属姑苏知府尹天赐。”
如此报酬,怕是文人之首,方才如此。
淮右、浙东亦是如此,两地富庶,富商天然不肯成为砧板鱼肉,便费经心力培养文人。
姜堰却并不计算。
诗会一事,姜堰能丢人更好。
“尹大人不必多礼!本将军敬慕贤能,数次求见尊师,皆不得见,不知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