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梁铮只得悻悻而去。
不久,杨畅怀写好一封信,交与小厮。
“公然瞒不过李先生!现在太子殿下势大,欲以所谓选贤逼迫科举,豪门庶子无可晋升,李先生作何感触?”
“殿下早已推测。”
“大人,这一干人等世受皇恩,竟然如此行事,实在令人不齿!”
“相互相互!”
动静传到扬州,梁铮愤恚不已。
“权当谈天。”
“下官心不足而力不敷,不敢直说。”
左军则因淮右、浙东等士族而成分庞大。
至于这五千人,谁也不肯拿出主力,得胜天然在道理当中。
尹天赐不比李春宇,因任要职,飞鱼卫批示使召见,不得不从,因此不一时前来拜见。
“小人固然科举出身,到底才调有限,所写诗文,只是合适格律,难与前人相提并论。”
随后又接连拜访两次,其人皆不在。
“淮右乃大夏龙兴之地,梁先生该当晓得,此处何家最盛。”
梁铮亦发觉此事,无法道:“看来殿下处境堪忧,我等不得不从长计议。”
李春宇大笑。
“敢问至公子......”
“李先生那里话,倒是您,访仙拜佛,怕是仙风道骨四字,已难描述了。”
“下官已知,倭患猖獗,已非迩来之事,可惜朝中奸臣当道,君上不得而知。”
“杨首辅,你我二人,便不必在相互恭维了。杨首辅此来,想是有要紧事。”
杨畅怀笑的合不拢嘴。
与此同时,杨畅怀赶到扬州,马不断蹄去见李春宇。
雄师度太长江时,忽有倭寇来袭,五千人死伤无数,大败而归。
“下官姑苏知府尹天赐见过林大人。”
与杨系合作一事,李春宇尚不决夺,毕竟另有浙东世人摆在明面,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便已出山,何况所谓文官之首?
是以任凭这一干人等如何轻视杨畅怀,亦会与其同气连枝。
虽说大夏官员任用亦有保举,但是科举占比远超前朝。
成果小厮通报,说是李春宇云游四方去了,并未在家。
见杨畅怀面色冰冷,郑乾不敢再言,只得悻悻分开。
“梁先生尚未娶妻,出自淮南,若与李春宇接亲,又扶摇直上,所谓一荣俱荣,便皆是空穴来风。”
梁铮苦笑连连。
“若得要职,怕是江南文人必定昂首。”
如此报酬,怕是文人之首,方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