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最后一眼这清冷的宫殿,燕王转过身,拂袖拜别。
“出宫之时,班夫子叮咛我要体察民情,体味官方之苦,这本来就是我应多之心。”
在众宫人的簇拥下,他快步行于宫道之上,神采凝重。暮秋夜下,西风萧瑟,一起行到中和宫宫外,便停了脚步。面前宫门紧闭,落满灰尘,燕王表示宫人退下,从夏禹手中拿过灯笼后,便推开宫门,单独走了出来。见大王一副欣然若失之状,宫人夏禹心中不安,便跟了出来。
水池残叶,秋水寒凉;墙角倚梅,唯剩枯枝;人去楼空,四下幽寂无声,唯听雨打梧桐,却声声断肠。燕王鹄立在这空庭当中,看着这满目苦楚之景,顿时心生悲惨。
梧桐树,半夜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在这清冷孤寂的暮秋,他愁思万千,而阿谁一向坠于身侧的香囊也愈发沉重。此时此景,暮秋的统统于他而言无不苦楚。斯须一年,他还清楚的记得阿谁皇城的暮秋,丧钟四起的浑沌沉闷,西风怒号,当时,阖宫皆哀,悲哀抽泣,而他,神情淡然,心若死灰。
燕王不由动容,赶快将那稚儿接过抱在怀中。尚且年幼的冲弱,身怀暖香,偎依在怀,竟多了几分浓情。燕王神采渐缓,不由抬袖轻抚那稚儿,喃声道:“转眼之间,寻儿已经一岁了,难怪抱着都重了些・・・・・・・・”
“都起家罢。”燕王沉声道。
将心中之思倾泻于笔下,笔墨的装点间勾画了出伊人曼妙的身姿和清绝的表面。而后,他神情专注,将所执之笔落于脸庞,停顿思考了好久,却无从下笔。不过斯须一年的光阴,回想中那清浅的身影虽挥之不去,但那绝美的容颜却早被这斯须的光阴淡化,在无声无息当中,逐步恍惚不清,待他有所发觉,为时已晚。
烛光掩映下,那张落寞的脸似有泪光闪动。夏禹见之一惊,不忍滋扰,只得默立在侧。
阴暗的房屋里,摆满了盛接雨水的盆碗,冷寂的夜下,不竭有雨水滴落的声音。案桌安排在墙角,上面燃着豆大的烛火。在那阴暗的烛光下,越正襟端坐,提笔作画。
“方才路过这后花圃,听到你们的欢笑声,便寻了过来。”
珍妃起家后,笑意嫣然,来到燕王身边,道:“大王为何会俄然到此?”
客岁,在皇城宫中,阿谁暮秋之夜,空庭冷寂,唯听玉漏滴至半夜响,她香销魂断,是那么的悄无声气;现在,在这深山古寺里,秋夜还是,西风萧瑟,唯听梧桐声声雨,他于佛堂前夕夜长跪至天明,愁不知所起。
跟在身后的夏禹见此,唯恐勾起他的伤感之绪,便赶快道:“大王,此地清冷,我们还是从速归去罢!”
寂然独坐于殿阶之上,燕王欣然若失,将长袖置于身前,闭目深思很久。那灯笼闪着幽光放在身侧,于殿中印下了一个孤傲高大的身影。
素妃心中一喜,赶快抱着小皇子到燕王的跟前,柔声道:“克日这小皇子长大了很多,抱着都重了些。”
“本来是如许,大王不知,方才我们在逗寻皇子玩乐,这好久不见,小皇子生的愈发惹人垂怜了,一笑起来整张脸像开了花似得。”
推开宫门,打着灯笼走进大殿。只见殿中还是她在时的模样,但此时四下乌黑,清冷非常,模糊间似有霉腐之气传来。
“瞧,姐姐把小皇子养的多好,一张脸白白嫩嫩的。”
“可现下,统统本如昔,可这殿中却没了暖香,旧物也蒙上了灰尘,幽庭深宫里,再也没了她的身影・・・・・・・・”
听此话,见此景,素妃莞尔一笑。
“昔日她在时,这中和宫整天暖香暗浮,青烟环绕,常常至此,都让民气旷神怡,如在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