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方中锦重新把十二支水桶摆放整齐,用两根竹扁担别离穿了畴昔。
本来洪渡等的也是这个时候。只要竹担一弯,六个水桶必定都要滑下来。
会解读佛经对他们并不是难事。你千万不能被勾引了去!”
不过洪涌平生研读佛经,武学上不过点到为止。
澄晦看了一阵,也不转头,对洪涌说道:“这年青民气性如此坚固。若不是堕入魔道,当真是不成多得的良才。真是太可惜了!”说罢长叹一声。
洪济心中轻巧,洪渡面色沉重。
方中锦脚力仍旧快速,与早上比并未慢了多少。
本来他觉得方中锦从内力外放的境地跌落以后,应当只比他们强上一些罢了。
只是洪渡紧紧跟在方中锦身后,神采倒是越来越白。
两根扁担十二只水桶在他身上稳如泰山。
莫非还是要在‘情’字高低文章不成?”
年青和尚恭敬地把十二根竹签放入洪济师叔的竹篮子里。目送着三人担着水去后院。
两人紧紧跟在方中锦背面,一起沿着山路攀爬。过不了多久就回到了自省堂。
洪济与洪渡跟在他身后,反而要运起内力、加快脚步才不至于被落下。
固然二僧都称得上“老衲人”,实则澄晦要比洪勇大上三十多岁。
要用指力在竹子上留下陈迹,洪渡自问竭力一试也能做到。
想到这里,洪渡紧紧捏动手中的齐眉棍,不知不觉中将指节都捏到发白了。
“行了!”洪济说到一半,洪渡插口道:“你如何也犯起口舌业了!”
洪济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赞道:“方兄弟真是内力浑厚!年纪悄悄就能如此,怕是不比咋们徒弟弱上多少了。”
而跟在他身后的两名师叔,一个笑嘻嘻地与有荣焉,一个神采暗淡,眉头紧皱,也不晓得是在和谁负气。
洪渡回过神来,闭起嘴巴怒哼一声:这只不过是第一道坎罢了!
就见此人用一根手指在竹扁担两端各自划了两道。
洪济见此,叹一声说道:“这是我们澄晖师叔。年青的时候因精通佛法,明辨经义,是寺中大家敬佩的高僧。
身上竟然还担着足足十二个水桶,都惊得合不拢嘴巴。
洪济与洪渡两人则是紧紧跟在他身后,一刻也不敢放松。
就见他将水桶上栓的铁把手挂在几条刻痕上,哈腰将两根扁担挑到肩头。
那么方中锦的自作聪明,也必定如桶中的水普通翻倒,流个一地。
方中锦目送着小镜湖边那位佝偻的老衲人。
不为别的,就凭方施主这身本领,便值得他们尊敬!
我倒要看你如何挑起十二只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