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海岛之上的蒋介石,尚意气风发,很有“指导江山”的气势。一周年的记念会上,蒋介石称:“与我相别五十年的同胞相聚一堂,共同庆贺台湾的光复,使我五十年的宿志,得知愿以偿,实在是我平生感到最镇静、最名誉的一天。”台湾群众的热忱,使蒋介石与宋美龄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盼望他同一故国事民气所向之事。《致敬词》里更是对蒋介石伉俪二人极尽溢美之词:“本省获得光复的本日,实由蒋主席和夫人三年前在开罗集会中折冲樽俎才奠定这个新局势,现在台湾光复已告一周年了,国土重光,金瓯无缺,而又欣逢我们的巨大魁首和夫人惠然来临,真是庆上加庆。”“功昭寰宇”、“德溥蓬莱”是送给蒋介石与宋美龄锦旗上的题词,台湾群众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糊口在二人的统治之下。
1947年,蒋介石为获得美国支撑,故伎重施,夺职宋子文统统财经大权。至此,四大师族走向闭幕,宋家王朝更是末路穷途。事关兄长的政治运气,宋美龄不得不为此抗争,只是在节节败北的南京百姓当局面前,她的力量显得那样惨白有力。她深知,四大师族与南京百姓当局一向相互搀扶生长,“唇亡则齿寒”,她仿佛看到了将来的运气。
1946年5月3日,苏联军队终究撤出东北,但是,这时共产党已经安定了在东北的战果,蒋介石落空抢战无益阵势的先机。同年同月同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分开陪都重庆,再次飞抵南京。
在百姓党的汗青上,有“可骇的11月”一说,那是在蒋介石就任总统的半年以后。百姓党正处于败北前夕,疆场上得胜的动静接踵而来。黄伯韬兵团被歼、陈布雷他杀、翁文灏内阁垮台……一个又一个的动静不啻于好天轰隆、高山生雷。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蒋介石与宋美龄仿佛预感了垮台的远景。
1943年的光辉只是影象里的彩虹,固然斑斓,却不实在。宋美龄在美国遭遭到了“礼遇”。杜鲁门总统的一番话,更是让宋美龄的身心完整掉进了冰窟里。“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再获得一些恩赐的。我不肯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我以为她也不太喜好住在白宫,但是对她喜好甚么或者不喜好甚么我是实在不在乎的。”一席话,将宋美龄定在了祈求恩赐的位置。美国之行无功而返。
或许,是上帝怜悯这个虔诚的后代,不忍心再让她孤傲地留在人间。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安静去世。
宋美龄的百岁诞辰,大抵是她这平生最后的光荣了。这个超越三个世纪的白叟,如刻刀般的光阴仿佛没有给她留下甚么陈迹,她的身形仍然那样轻巧、妖娆,皮肤还如少女期间一样白净,分歧的是,她的身上多了几分慈爱的风采,少了年青时凌厉的克意。
抗日战役前期,美国人对四大师族中饱私囊的行动产生不满。蒋介石为了获得美援的物质与兵器,不得不忍痛割爱,撤去何应钦军政部长和孔祥熙财务部长一职。值此,17年里固若金汤的四大师族呈现裂缝,孔家退出了这个权钱的舞台。面对蒋介石作出的这一决策,宋美龄有力干与。眼不见为净,她再一次远遁美国,居住长达10个月之久。等她再回到海内时,时候的指针已指向1945年的7月,很多事情,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窜改了。
台湾媒体对宋美龄再度赴美,给出了如许的评价:“她告别这块地盘,带走了蒋家王朝的最后一片云,也带走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年代,为蒋氏家属在台湾政权的影响力画下了句号。”
汗青不会再重现,人也不会再重生。万事万物都在光阴的裹挟下,向前奔腾不息。稳定的是他们四十八载相依的爱情,稳定的是蒋介石偏居一岛的汗青之痛,稳定的是宋美龄缠绵尘凡的绝世风采,稳定的是吟诵了经年的同一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