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晰哑然发笑:“你又晓得忠告顺耳。”
贺兰春常常来华严寺都要寻这个堂兄讲经,本日也不例外。
竺兰笑了起来,语气还是暖和:“做和尚且不安闲。”
贺兰春不觉得然的拍开贺兰晰的手,撇了唇角:“怕甚么呢!现在已不是仁帝在位期间了。”说完,贺兰春咬唇一笑,眼中带了几分称心:“现在秦家江山摇摇欲坠,可不就是仁帝的报应,当年姑祖母在位时三王可敢生出不臣之心,仁帝在位时若能压抑住三王,也不会叫他们的子孙滋长出本日野心。”
贺兰晰大笑,眸光闪了闪,以后转了话锋,于她提及了佛经。
贺兰春见他沉默不语,又气又恨,道:“难不成你真筹算做一辈子的和尚了?”
“我去哪不消你管。”贺兰春轻哼一声,背过身去,等着竺兰像以往普通哄她。
“攀附别人而存于家属而言绝非悠长之道,何为繁华绵长?一国另有颠覆之时,更何况是一族了。”贺兰春在车顿时与贺兰晰谈起凭借中山王之事,说出此番谈吐。
贺兰春调侃一笑:“你便做缩头乌龟一辈子吧!”她恨的跺了顿脚,甩开了竺兰抓在她腕上的手气呼呼的跑了。
“竺兰。”贺兰春娇滴滴的唤了一声,神情带了多少委曲:“甚么贫僧不贫僧的,你若真有向佛之心怎还延用了俗家的字做法号。”
贺兰晰闻言一笑,懒洋洋的用左手食指摩挲着大拇指上的玉扳指,笑道:“你就知姑祖母活着三王以后不会滋长出野心?”
贺兰春撅了下嘴,对竺兰的冷酷不觉得然,伸手要去扯他的手臂,竺兰侧身避了开,眸子微垂,神采未曾有半分窜改,像极了大殿内那尊宝相寂静的玉雕。
贺兰春不平气的道:“怎就不懂?史乘上不知记录了多少如许的例子,捡着近的来讲,武帝在位时周子仁焉何为武帝所厌,不恰是因为多次向武帝谏言不成废后。”
贺兰春见他过来,便转哭为笑,她祖父说她性子像昭帝,实在不然,贺兰春性子不比昭帝刚烈,她更知如何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竺兰想要喊住她,嘴唇微动,嘴边的话终是化作了一声感喟,他捻动着挂在颈上的佛珠,口中念念有声,可心却始终安静不下来。
贺兰春闲闲的换了个姿式,用手托着腮,笑吟吟的道:“会不会且不说,敢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明示野心我却敢说一个不字,当年姑祖母在位便是手握重兵的三王都不敢越轨行事,更何况是现在这些小子们了。”
贺兰春夙来不信佛的,只是每个月都会到华严寺住上三两日,只因寺里有个年青和尚竺兰是她大伯父名义上的季子,只是他幼年时便出了家,与贺兰家联络甚少,是以并无多少人晓得他的存在。
“你若少气我一些,我岂会哭。”贺兰春娇哼一声,又道:“与你说一桩事,家里来了客,怕是又有丧事了。”她一边说,一边窥着竺兰的神采,见他眸子微沉,咯咯的笑了起来,一边扯着他的手朝外走,一边道:“许是六姐要出嫁呢!”她歪头瞧着竺兰,靠近了一些:“你是不是觉得我要说亲了?”
竺兰嘴唇阖动,不知过了多久也未曾收回一语,贺兰春气的扭头去瞧他,眼中含了一汪清泪,竺兰见状神采终有一变,走到她身前,低声道:“哭甚么,跟个孩子似的。”他抬起了手想擦去贺兰春眼角滚落的泪珠,阳光下他飞扬的眼尾染上了几分和煦,端倪清秀至极。
竺兰唇角一扯,暴露勉强笑意:“你委实高看我了。”
贺兰春娇哼一声:“甚么是自有主张?不过是按着先人的脚步走罢了,现在怎比畴前,如许大好的机遇若不抓住,悔之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