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傅长风道:“隔天臣便去了江宁府,只是一向没甚么动静,前几日府尹倒见过父亲一回,说正在抓紧查探。”
傅长风点点头,“大抵是在那四周。”
傅长启想了一想,回道:“也没旁的,听大哥说,当时京里头传得短长,母亲急得上火,到几位父亲的同僚家中拜访过,这此中有当日同去的,也有留守在京的,母亲想看看是否能探听出些旁的动静。”
“山匪?”萧真啧了声,道:“但是在东青里一带的野山四周?”
闵馨麻溜儿地扶着延湄上了车驾,她方才是被萧真送过来的,刘院正和闵蘅都临时留在傅家,剩她一个只得临时跪坐在车辕处,傅长启便另牵了匹马过来,把缰绳递给她问:“会骑马么?”
傅家人跟着谢恩,他们折腾了一上午,不便在宫外用午膳,便起家回宫。
说完认识到是多此一问了,延湄当今好好的,他叫惯了延湄的闺名,急时便改不了口,忙告罪,又一思忖,说:“可皇后自小养在家中,与大司马府更上毫无干系了。”
延湄怔怔地没出声。
她满心想解释,可又不知该如何解释,想等傅长启问一句她好答一句,但是傅长启仿佛就这么一说,再没有下文了,闵馨大半截儿的话堵在肚子里,高低不得,折磨得很,故意想转头看看傅长启的神采,又不大美意义,只能僵着脖子坐着。
小半个时候,里间、外间都无人说话,及至施完针,等着的人也出了一头汗。
刘院正点头――闵蘅行针他是考较过的,比其他几位年长的太医都要稳。
傅长启的确蒙了,若论大梁世家,眼下沈家仿佛当属第一,可谁都明白,那是因大司马沈湛之故,若不说沈湛,几十年前直至当今,大梁的第一世家都非虞家莫属。
“是”,傅长启舒口气道:“当时朝廷迟迟没有派兵,母亲也是病急乱投医,想到当初小妹……皇后娘娘与皇上结婚时,大司马府还曾谴人送了贺礼,就想厚着脸依着这点儿薄面去求一求,可听大哥说,母亲返来便掉了泪,如何问也不说景象,八成是没有得见。”
刘院正面带踌躇,到了这个份儿上,不把病情说清反而害人,萧澜叮咛:“说实话。”
“臣……不好说”,刘院正道:“此症没有旁的体例,只能以针灸一点点散瘀,如果淤血不重,散去一部分老夫人或许便可醒了,但想要能动、能说话,还需得淤血散尽方可;如果淤血处不好施针……”后半句话刘院正咽下去,不好说了。
傅长风道:“是之前,匈奴进犯汉中之时,当初皇上、皇后娘娘,另有家父都身在险境,只要臣与母亲留在京中,因不知详细景象,日日吊着一颗心,不能安寝,母亲便前去城东的归觉寺上香,祈求安然,返来的路上遇见了几个山匪,从马车上摔下来,受了伤。幸而臣有位同僚自城东驯马返来,脱手援救,方免于一难。”
萧真的神情另有点儿错愕,随即又转为暴躁和阴沉,他转头直直看了傅济一眼,傅济正被他看得莫名,就见萧真已跳上马,啪一声扬鞭子走了。
…………
可这时候赶得也实在巧了些。
――就连沈湛当年也是做了虞家的乘龙快婿后,才在朝堂一发不成清算。
“晓得”,萧真说:“东青里一带不是有两座荒山么,之前山贼闹得动静还挺大,经常到底下的村庄烧抢一番,厥后上报了朝廷,萧琚想表功,自请带人去灭匪。恰好是个夏季,放了两把大火,阿谁烧得呀,从城里都能闻着带着树油子的烟味,山被烧秃了,贼匪传闻也被杀了个片甲不留。厥后还真是没如何闹了,比来这是又哪来了一股子?该叫江宁府谴人去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