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星去月迷蒙。几世回想成风。天低牧野万马腾。荒草旧人路,鲜血染归程。
沈应元还是保持本来的体例,只不过此次先读的是齐枫的《青玉案》,把李正的《临江仙》放在了后边。清了清嗓子,沈应元渐渐读起来。
当题目放出来以后,张仑一脸轻松,齐枫却不感觉有多轻松。自古以来咏月的诗词不知凡几,苏轼《水调歌头》、宴几道的《临江仙》、辛弃疾的《青玉案》,名词不知凡几。咏月词非常好写,但想要写得出彩倒是极难,有了之前的名词作对比,时下之人更加抉剔,寻求更多。两张书案相对,齐枫偶然间昂首,看到李正也同时望了过来,一样是一脸的苦笑。诗词一项,越是大俗之物,越是难写,因为寻求的不但仅是写,而是写好。
李正不说话还好,他一说话,曹希的表情就变得更加烦躁,也不顾世人在场,冷声斥道,“李还臻,现在这个成果不都怪你,枉你号称崇阳第一人,成果诗词全输。放心吧,乐律一项不消你,有凤圭兄就够了。”
第一场比试毫无牵挂,齐慕白这一首诗,把统统人都耍了一通,到最后你还说不出半个不字。当然也有人抱怨沈应元,你说你干吗用心拖这么久,早早地把第四句读出来,大师也不消出丑了。曹罕见种吃了死老鼠的感受,喝茶都感觉恶心,“李兄,一会儿是你最特长的词牌,不能再输了。”
一首《青玉案》,立意并不高远,抒发了一个男人对同性的巴望与寻求。境地或许不高雅,却贵在风格轻松,说话美好。此词一出,院中人多数看着观台上的陆丹雪,台上人,旧城相思,几近能想到的也只要陆大师了。陆丹雪媚眼含笑,水雾般的眸子仿佛要将齐枫装出来。张仑瞥着嘴角,内心一阵腹诽,这些人还真是想错了,齐慕白写的可不是陆丹雪,而是家里那位姑奶奶。还真有些佩服齐慕白的胆量,这首《青玉案》让姐姐听去,会是甚么反应呢?
无花无酒无处征。老树寒鸦孤行。金鸡不晓到五更。鼓破鬓已白,近付青山冷。
张仑为之一愣,三局两胜,齐慕白已经赢两局了,早就赢了。说那些话就是想调侃下曹希的,没想到曹希如此无耻,张口要比乐律。张仑愣在那边,不晓得该如何接话,齐枫苦笑着吹了声口哨,这个张仑,不是没事谋事么?跟宁海超比乐律,可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
曹希内心憋了一肚子火,本想认输从速分开的,能够看到张仑对劲的脸,硬生生把要说的话咽了归去,紧接着皮笑肉不笑的挑起了眉头,“比,如何不比,不是另有最后一项么,我们比乐律。”
院中笑声戛但是止,有的只是粗重的喘气声,惊奇、不成思议、镇静,各种表情涌上心头。
又是一炷香时候,到底如何下笔,实在让人忧愁。这一次倒是齐枫先下笔,李正反而居后。李正写些甚么,齐枫不得而知。此时灯火阑珊,夜色袭人,在这个最为严峻的时候,脑海中跳出的倒是阿谁冷傲而高雅的女子,内心想着,便写下去,至于最后成果如何,听天由命。仿佛堕入了回想中,阿谁扎着两个丫髻的女孩,手持一把木剑,威风八面,更想到了齐秃子的外号,垂垂地,大牢中的相遇。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明显了解,却又要重新寻觅的人。
不过有了先前的例子,大师也就没有忙着做出评判,沈应元接着朗读了李正的《临江仙》。
听完李正的《临江仙》,非常沉重,从立意上来讲,李正所写内容满是解甲归田,故里破败,与如此月夜实在相去甚远。并且这首《临江仙》上阙开首有月,下阙开首无月,前后照应上也不是太完美。比拟之下,倒是齐枫的《青玉案》更合适立意,或许境地不悠远,但有感而发,风格轻松镇静,特别是后边两句“若问台上何人歌。多少回盼,旧城尘絮,相思落银河”更将整首词烘托到了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