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牢百户摇点头,对海瑞说:“皇上驾崩了。”
刘守有这个批示使,本来就是隆庆帝安到锦衣卫的安排。朱希孝一副无所谓的神采:“来啊,送刘批示使回家。”
嘉靖帝驾崩后,贺六居中调剂永寿宫保卫,没顾得上去诏狱看海瑞。
新任司礼监掌印孟冲手捧圣旨,大声道:“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封王妃陈氏为皇后。封王侧妃李氏为贵妃。”
隆庆帝问:“哦?为何?”
“臣等领旨谢恩!”
“召徐阶、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入内阁。徐阶为内阁首辅、李春芳为内阁次辅。”
“任孟冲为司礼监掌印寺人,冯保为司礼监秉笔兼管御马监,刘大为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事。”
嘉靖朝的旧臣们,各自有了各自的归宿。
“海瑞无罪开释。官复原职。”
隆庆帝对贺六说:“贺六。朱希孝、刘守有之前从未在锦衣卫任职。你带他们去锦衣卫履新吧。”
“司礼监前任掌印黄锦,温良恭德,赏号四德寺人,保存司礼监秉笔职位,调任福建镇守寺人。”
见到海瑞,贺六道:“刚峰兄,恭喜了。皇高低旨,将你无罪开释,官复原职。依我看,过不了几天皇上还要汲引你。”
海瑞摸索着那一身官服:“唉。皇上终究担当大统了。如果杨炼公还活着该多好?”
朱希孝说不烧甚么新官儿火,却上来就废了十三太保制。他这是在立威,奉告锦衣卫的人:从明天起,我将成为锦衣卫的新仆人!
隆庆帝的即位大典,或许是大明历代天子即位大典中,办的最寒酸的一次。
当看牢百户将这件事讲给了贺六后,贺六叹了声:“唉。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海瑞又答:“因为奸佞公杨炼担负过这个职位!”
朱希孝道:“称呼就不必改了。既然弟兄都叫风俗了,就持续以数为名吧!”
这时候,新任司礼监秉笔冯保到诏狱传旨:“有上谕,宣户部云南清吏司海瑞、锦衣卫北镇抚使贺六入宫见驾!”
即位大典后,按例是对臣子的封赏。
谁能想到,朝中臣子,有的视嘉靖帝为东西,有的视嘉靖帝为仇敌。嘉靖帝驾崩,真正为他的死感到哀痛的人,竟然是阿谁痛骂过他,被他关进诏狱中的海瑞。
贺六道:“刚峰兄,快换官服吧。”
朱希孝大声道:“诸位。都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个新官,却不筹算烧甚么火!我初来乍到,此后还要靠六爷、诸位弟兄多多帮衬!”
国库空虚。驾崩的先皇又把内承运库里的银子埋到了地底下,隆庆帝手里实在是没钱,只能统统从简。
贺六叩首道:“臣遵旨!”
海瑞道:“承蒙皇上顾虑。臣在诏狱能吃能睡,贺大人又对臣大加照顾。臣好得很。”
一众锦衣卫袍泽亦跟着喊:“朱都督贤明!”
隆庆帝道:“你是我大明的第一向谏之臣。朕是必然要重用你的。朕问你,你想担负甚么职位?”
海瑞骂嘉靖,是在尽本分。哭嘉靖,亦是在尽本分。
刘守有俄然开口:“左都督,部属头疼脑热,仿佛是着了风寒。要叫化假几天,回野抱病。”
海瑞朗声答道:“臣愿为都察院佥都御史!”
贺六在大殿外找到了候旨的朱希孝和刘守有,领着他们来到锦衣卫衙门。
令贺六大惑不解的是,隆庆帝竟然让刘大持续统领东厂。
隆庆帝点点头:“好!朕便升你为都察院佥都御史!”
海瑞领了旨意,谢了恩退下。
“杨博升任吏部尚书。潘季驯升任工部尚书。殷士儋升礼部尚书。”
批示同知、批示佥事都是虚衔。乃至于批示使现在都变成了虚衔。现在的锦衣卫中,最有实权的三小我,不过是左都督朱希孝、北镇抚使贺6、南镇抚使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