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造作,叫三小我都有些怠倦,敏大奶奶自发本身已经帮到七娘子很多,便起家告别,不再为七娘子敲边鼓。七娘子也是一脸的感激与惶恐,起家告别回了里院歇息。
封锦比年忙得不成开交,与许凤佳一样不见人影,只是客岁年中回了都城,展转问得七娘子安好欢乐,就又没了音信,仿佛是又出京去了。
都城也并不是一派平和,自从六月里新阁老杨海东上书请行地丁合一之策,鼎新税制开端,内阁就再也没有安静下来。皇上态度含混,也不认,也不驳,这一封奏章留中不发,留出的是焦阁老与杨阁老之间疯子一样的争论――这要不是焦阁老年龄已高,好几次都几乎在文渊阁里酿出血案――这可不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前朝,在华盖殿里另有过好几场群殴呢!
虽说两人很少相见,但敏大奶奶对七娘子的态度,倒是从未曾陌生,一贯是带了三分的推心置腹。
承平二年的新年,杨家就热烈多了,大年月朔一大早,许家就打发了几个庶子上门给大老爷问好存候,一并二房的三位少爷,从西北本家来都城预备春闱的两三个举子等等,一并都来拜年,大老爷同九哥也是精力奕奕,同男丁们在外院谈笑。
这说的是许家送来给七娘子“压箱头”的一对珊瑚金玉盆景。
或者也因为了这些台面下的启事,杨家固然和焦家斗得短长,但在都城却反而吃得越来越开,大太太才满了一年的孝,女眷们上门拜访的脚步就越来越勤,请柬雪片似地飞进杨家的门房,只是大太太却几近从不出门应酬,成日里只是在正院里新辟的一间小小佛堂念佛,倒是有了几分不问世事的意义。除非大老爷发话,不然几近不出门半步,只是每月上定国侯府、秦尚书府看望几位外孙时,才罕能暴露几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