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是可惜了!朱瑥确切有帝王之气度,但是终没有帝王之命啊!天不顺他,他再礼贤下士,再贤明贤德也是无用的。
非论男女、长幼,非论激进或保守,都推许和歌颂的人,可见是多么样的人物了!
“真是他!”李九娘暗叹:“原觉得大名鼎鼎的‘魏居士’会是个刚强板正的孤傲的乍刺老头呢,未曾竟是如此风采翩翩的美大叔。”
这,连贡院的门都还没有摸到呢,就闹成了如许!
孙庭耀的内心也打起鼓来,小声的与李九娘说:“不如我出来看看?”
上去挽救的人也都遭了难。
风风火火二十年,成绩都还很不错,可谓是平生“开挂”,
一行人出了茶馆,筹议好的七八个走在前面,刚过了贡院和茶馆中间相隔的马路,走在最前面的两个文士俄然顿住了脚,然后噗通一下倒在了地上,再爬起来时便疯疯颠癫了。
……
李九娘的心头不由得一动,是了,如果帮忙朱瑥坐稳了皇位,王骖是不是便能够不必应阿谁所谓的“天命”了呢?
李九娘甚爱魏东明的风采。
有几个官员实在是担忧,筹议好结伴出来看看,大师禁止不住,便送他们出了茶馆。
二人相携大笑着走出了茶馆,大义凛然的气慨,好叫萎缩于后的一众文武汗颜。
魏东明?
李九娘很喜好那位美髯公,向孙庭耀悄悄的探听他:“刚才那位魏大人是谁?我听你称他甚么都宪?”
自来到这个天下,“魏居士”的大名便一向缭绕在李九娘的耳旁。她晓得他是端庄的读书人出身,祖辈也有当过官的,不过到他父祖两代也就是有十多亩地步的“耕读人家”了,算得上是“出身末流”。他还是当朝驰名的“神童”,十一岁中的秀才,十三岁中的举人,时任江浙巡抚的闵弘很看中他,压了十年不准他插手会试考取进士。历经了十年游学历练,在二十二岁时考中了状元。接着他便被授“庶吉人”观政三年后外放做处所官。十年外任,做过末流小官,当过一方大员。三十五岁时被调回朝廷,任刑名,执教诲,当司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