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郑氏又开了口,“我李家之人,皆虎狼之辈,你我虽女流之辈,亦需不时警省本身,莫行软弱之事。你本日既已拜过我了,今后便不必日日来存候,我虽为长嫂,却不敢托大。我观你端倪当中皆聪明之相,亦一身正气,来日定能好好帮手崇安,如此我便放心了。今后你既嫁入府,我年事渐长,身材亦不甚好,很多田产庄子的事,你便分担些吧!”
郑氏闲散的目光终是收拢了些,“叶家主动嫁的?”
谨姝却未想那么多,只是心神有些不宁,虽则这一世李偃娶了她,亦未攻打玉沧,但她总感觉好似统统都还在往一种既定的方向在行进着。
谨姝推拒,“我一妇道人家,何必此重物,夫君莫要混闹,快收归去吧!
但她内心实在有些忐忑,如果郑氏意欲将本身的养女嫁与李偃,而她占了李偃的妻位,郑氏会否对她怀着成见?
谨姝出了西屋,亦有些莫名,这位嫂夫人,看起来不像是喜好她,但也仿佛不像是讨厌。
如此叮咛了些,便嘱她退去歇了吧!
“该当是。”
郑鸣凰喏喏称是,又禀了一句,“女儿方得动静,那叶女的阿姐,嫁去了林州,委身做了傅弋的续弦。”
谨姝接了,便抿唇笑着踮脚替他披上,倚在他胸前为他绑上系带,理了理前襟,后退半步张望,虽是预算,倒还称身,不由笑道:“甚好。夫君既赶路,便早些出发吧!不必担忧我,我自会好好照顾本身。”
府里保卫亲身出城来迎,因着主公前几日来了信,家里亦知添了小夫人,故而殷切地叫了几个轿夫及仆妇,换了软轿过来恭候,谨姝上马车,一行人便拜,“见小夫人安。”
恰是因为郑夫人此举,才使厥后繁阳不止落入刘郅之手,而李偃退守另不足地。
原是听了智囊的话,怕她不舍亦或者悲伤难过才返来见她一面的。
旁人亦不敢抬眼去瞧主上,但谨姝还是羞得满面通红,但却不悔,端倪倔强地直勾勾盯着他。
虽则李偃念着旧情对她各式好,可她亦深知,便是活得再寒微,也不能将己身依托于任何人。非是不信赖,而是这世上向来没有无缘无端的好,她不能、也不该仰谁鼻息而活,他要争着天下,她便要时候筹办着母范天下,做与他比肩的妻,而非随时可丢弃的附庸。
谨姝双脚落了地,手仍抓在他的肩臂, 顾不得旁人在侧, 孔殷问他, “夫君怎又返来了?”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叫你拿便拿着。”说完终是松了她的身,“孤去了。”
谨姝蹙眉横了她一眼,“才几日,又忘了?莫多话。”
后刘郅下招降书之时,亦还特地提过李偃这位嫂夫人,称女英将才,世所罕闻,敕封女侯。
而现在她盈盈而笑安然地与他告别,反而是贰心下生了极度的似是眷恋的某种情感。
是以谨姝对见郑氏还是怀着几分等候的。
稚栎忙低头,“服膺小夫人教诲。”
谨姝端坐在车里,因着母亲的教诲,去处慎重。发饰很重,号衣也很重,裹了几层,身子裹得板板正正,一举一动都仿佛被捆绑着似的。她在马车里悄悄伸了伸胳膊和腿,然后便听到车外一阵鼓噪。
崇安乃李偃的字。
谨姝行了大礼,手举过甚,将存候礼高举过甚,拜道:“新妇拜见嫂夫人,恭请玉安!”
那位李偃的嫂夫人,她宿世里久闻大名,却并未得见,只传闻深居简出,李偃和刘郅里那一场持续数月的仗打得不成开交之时,郑氏亲身领兵挂帅在繁阳城下以战刘郅座下悍将萧勐,此城下之战使得这位深居简出的嫂夫人蒙上了一层奥秘而光怪的色采,当日作战的将士亦称郑氏乃貌美的妇人,因着美人柔面,故而使萧勐轻敌浮浪,是以势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