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是直立的钢板会接受直射而来的炮弹的统统能量,而斜立却分歧,斜立的钢板其角度会分化掉一部分能量,乃至还会产生跳弹直接将炮弹弹开。
但这仅仅只是实际,并且击穿的还是钢板。
但是现在,日军所做的统统尽力都白搭了,全部油田再次堕入了一片火海当中,并且火势还在不竭的扩大。
日军的借口很简朴,比如:庇护这些设施对缅甸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如果英国人撤走而缅甸获得独立,那么这些石油及设施就属于缅甸人的了。
这个装甲厚度固然恰好能挡住37mm火炮,但敌我坦克间隔不过几十米乃至只要十几米,因而九五式还是有能够从正面击毁m3坦克的。
这些储油罐是日军费了很多心机保存下来的……日军一早就猜到英军在撤退时会引爆油田的汽油(这用脚指头也猜获得),因而为了保存这些首要的计谋物质同时也为了尽能够快的让仁安羌规复产油,日军就操纵便衣在仁安羌一带鼓励了英缅军中的部分缅甸兵士。
在m3、m4坦克的打击下,军队很快就摧毁了日军的统统防备并打通了中英联军突围的门路。
**********
最后,在车队即将全数通过油田时,王麻子就下贵婿克朝油田的储油罐开仗。
至于日军的九五式坦克吧,那就更惨了……它们对于m3坦克来讲就是一个相称大的目标。
因而用“虎入羊群”这话来描述那突入日军防地内的十几辆m3就一点都不过份。
m3坦克要击穿九七式25mm的装甲都有困难了,那么九五式的小炮就更别想击穿m3坦克的44mm装甲了。而m3坦克打起九五式只要十几毫米的装甲来倒是非常轻松,几近能够说是只要打中就没有不爆的。
这就使坦克在一定时候内落空火力或者部分落空火力,因而日军就乘着这个火力抱着火药包或是磁性反坦克雷冲了上来。
跟着“轰轰”的一声声巨响,储油罐一个接着一个的爆起了冲天的火焰。
在实战中就不但是放一块钢板在坦克炮面前打这么简朴了,实战的目标是坦克,而坦克的装甲常常是弧形或是楔形,这就相称于一块斜立在坦克炮面前的钢板……钢板是直立还是倾斜有很大的辨别,启事首要有两方面:
这也是日军能够在几天以内就将油田大火节制住的启事之一。
一样也是这启事,m3坦克的坦克炮也是37mm毫米口径也是40mm摆布的穿深,但要击毁九七式25mm的正面装甲却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