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十岁摆布的人走到荫堂跟前,荫堂摆摆手,表示此人在上桌坐下。
他看看阿玛,阿玛的脸上倒是五味杂陈,说不清的色彩,说不清的表情。
宏奕拿起茶杯,悄悄呡了口茶,又笑吟吟地放下。
故意与这个愣头青较量一番,他却矜持身份,不便上场,正两难之际,一个声音朗朗响起。
宏奕一时有些两难,今晚他是有备而来。郑亲王府的元宵夜宴京师闻名,把这里作为全部打算的发肈点,是考虑多时的成果。
荫堂与刚走出去的中年人对视一眼,却都看懂了对方眼里的意义,那就是有这么个愣头青去刺一下宏奕也好,看看他到底念的是那门子经,两人的目光又都看向了宏奕。
“是不是看上王爷的彩头了?其勇可嘉,其勇可嘉啊!”
荫堂笑着看看还是一脸亢奋的阿玛,笑道,“来啊,把金元宝赐给肃文。”他是正白旗的旗主,门下主子争光,他脸上很有面子。
“是。”阿玛的笑容僵住了,他望望荫堂,却不敢回嘴,只得躬身退下。
宏奕一皱眉,这是个清流狂生,他不动声色,“讲!”
“噢?”荫堂低垂的眼睑俄然抬了上去,眼神却变得发亮,他俄然板起脸来,“你是嫌赏格太低?”他的目光突然射向肃文,威压之下,大厅里一片寂静。
宏奕一笑,这小子好悟性,看来本身没有看走眼,他笑着对庄士敏道,“翰林院乃文气霞蔚之地,俊采星驰,人才辈出,掌院不如点一个来试答一下?”
“福庆!”荫堂却发话了,他一招手,阿玛顿时跑上前去,“让你儿子也一并答题吧,年青人,答错了,也可谅解。”
宏奕正色说道,“三教贤人,莫不有师,三古圣王,莫不有道,尊师重道,是读书人的本质,我刚才所讲,与尊师重道并不违背,”他语气稍一和缓,“从速给掌院报歉!”
“是。”福庆抹一把汗,扯扯肃文的衣袖就要退下。
肃文早把金元宝放在了喜滋滋的多隆阿手里,他拿起一个金桔,一边剥着,一边听着,却不竭察看着荫堂与宏奕的神采。
“嗯?”荫堂略一思虑,顿时明白了肃文的企图。
荫堂的眉棱骨一跳,“说说你的事理。”他脸上已没有笑容,有如老秋之霜。
“拿纸来,二位就把答案写在纸上吧。”荫堂叮咛道,顿时就有府里的小厮搬了两张桌子过来,随后笔墨纸砚就摆了上来。
当目前局临时均衡,但天家宰枢,一举一动皆有学问,一笑一颦皆有主旨,焉知这个端亲王不是来吹风鼓噪?大风起于青苹之末,他仿佛看到了草末轻旋,听到了呦呦鹿鸣。
“如何?”荫堂侧脸问道。
中间又有一小我笑道,“在坐翰林院、国子监都有来人,如何也轮不到一个黄口小儿吧?”
“呵呵,”齐勒泰笑道,“王爷且慢,看他长得魁伟矗立,看模样也是个年青才俊,有真本领也未可知,何不让他一答?”
世人都是哄堂大笑,阿玛福庆谨慎地看看郑亲王,见他并无表示,难堪地陪着笑。
但是,蒋光鼐却并不觉得意,他大声说道,“立国之道,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治国理政,体天格物,遵的是贤人教养,走的是儒家大道,大道如晈晈日月,日月出则冰雪皆消……算术、历法、天文,虽是雕虫小技,耐久浸淫此中,必致败风移俗,偶然正道,……必致摆荡国本,应予拔除……”
庄士敏却急了,说话的不是别人,恰是翰林院检验蒋光鼐,“退下,当着两位王爷,众位尚书的面,哪有你说话的份!”
庄士敏正有此意,嘴上却谦善道,“在坐的都是诗书饱学之士,翰林院怎敢拿大?抛砖引玉吧,……戴梓,你来试着答一下。”他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