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胡进宝看他一眼,“二哥,你胡涂了?就是直隶提督国魁家的二公子墨裕嘛!”
惠娴倒是与三妞停下了脚,兴趣勃勃地看着面前一处走马灯,三妞的手上不知甚么时候多了一根糖葫芦,恰是将来嫂子奉迎小姑的手腕,她正自吃得欢畅。
“赋税倒在其次,关头是将来不消会试,便可遴派作官,嗯,这一条好!”阿玛捻须笑道。
…………………………………
从端王府出来,惠娴父亲讷采欢畅地满脸放光,清癯的脸上泛着红晕,走起路来也比平时快了几步。
“听别人唱他们是角儿,我唱,我就是角儿!”肃文笑道,“再说了,这是我专门唱给你听的!”
见肃文不说话,墨裕却觉得肃文在生他的气,忙解释道,“我这刚从古北口返来,本年,老爷子过年也不回北京,我就在古北口大营过的年,傍黑才返来,我饭没吃就去寻你,寻你不着,揣摩着你拉着惠娴在这看花灯呢。”
“二哥,真好听,这是甚么曲?”她见肃文住了口,低声问道。
…………………………………
“唉,景仁宫,那可不是普通人能进得去的!”肃安道,“老二,你命里就没有这一步!命里一尺,难求一丈,认了吧!”
“呵呵,你不是早想要吗,肃安说过几次,我还舍不得呢!就这鸟儿喝水的小罐,前儿老郑亲王家的二贝勒瞥见,给我六十两银子,我还不卖呢!”
“肃文,你要记着,这是一个绝好的机遇,端亲王乃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前程不成限量,进入咸安宫后,必然要谨慎服侍!”
多隆阿与胡进宝正在绝望,却听到有吃有喝,转眼间欢畅起来,恰是十五六岁的年纪,绝望来得快,去得也快。
肃文看了惠娴一眼,仍没出声,他想看看这个墨裕的为人再讲。
肃文目送他进屋,却没有看到惠娴出来,估计是不在家,他坐上马车,朝家里赶去。
肃文一打量来人,见此人也是十六七岁,浑身高低洁净利落,身后却跟着两个穿戴一新的小厮。
“二哥哥,等会观完了灯,你教教我好吗?”惠娴眼波流转,满目温情。
“二哥,你可返来了!”刚上马车,三妞就象风一样扑了上来,“额娘、阿玛都等焦急了,惠娴姐、多三哥,进宝哥也在呢!”
从东便门到崇文门、宣武门至西便门,十里长街上,彩灯高悬,鼓乐喧天,人来人往,各种款式的花灯争奇斗艳,各种百般的大戏轮番上演,把北都城打扮得亮如白天,花团锦簇,也把民气衬托得喜气洋洋,心旷神怡。
肃文看看惠娴,低声唱道,“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啊锣鼓儿闹嘈嘈哇。”
惠娴倒是较着地感遭到了这个二哥与昔日大不一样,她抬眼一看肃文,却又低下头去,低声道,“那就唱给我一人听。”
“花着花谢甚么花黄?兰花黄。麽花香?百花香。兰花兰香百花百香相思调儿调思相,我自打自唱自帮腔。咦嗬郎当呀嗬郎当瓜子梅花响丁当。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呀玄月里菊花黄哪。”
“黄梅戏,呵呵,”惠娴的身子很软,身上的香气也一阵阵往鼻孔里钻,他不由有些心猿意马,意乱神迷。
惠娴拉着三妞的手,肃文、多隆阿、胡进宝跟在前面,徘徊于灯海星火之间,沉沦于火树银花之畔。
“哪有咸安宫官学?”阿玛叹口气,站起家来走到檐下鸟笼跟前,“你不要跟阿玛扯谎。”
“二哥,如何你遭此一劫,说话变得稀里古怪的!”胡进宝也有些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