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时,陶侃已率船队逼近了建康,沈充搏命来拒,但船数既寡,又当下流,底子就抵挡不住。终究他被迫乘坐划子,东逃到丹徒登陆,随即领着数十家兵,逃回故乡吴兴去了。
钱凤大怒,便欲拔剑来砍何充,却被王敦给劝止了,说:“次道亦出爱我之心,方为此语,何必怪责啊?”毕竟何充是尚书、光禄大夫何桢之孙,论家世比钱凤显赫多了,那他又怎能眼睁睁瞧着钱凤殛毙何充呢?我再如何宠任钱士仪,也总得讲个士庶高低吧。
今后天下,唯有太原王,而再无琅琊王也。
这时候华朝中、西两路兵马,已然水陆并进,霸占了沙羡,逼近武昌。武昌城内,一日三惊,直到王敦返来,民气才稍稍安稳一些。
两处险要既失,则武昌城有如瓮中之鳖——倘若不是背靠长江,舟师尚能策应,估计不消打便自破了。但王敦亦非无能之将,便仗着舟师援护之力,死守城池,陆衍竟然百计难克。
当然啦,他没把司马睿乃至王导、庾亮等人全都塞进槛车里去,只是各家后辈、家属,乃至奴婢,好几千人一并出发上道,不免哭号挥泪,听着也挺让人鼻子发酸的。司马睿在车中哭道:“是吾不德,乃至僚属如此,吾岂能再安居车中啊?”执意要出来,跟旁人一起步行,却被刘遐诘责他:“中间不肯坐车中,乃欲寻机流亡么?”司马睿这才不敢再多事了。
华军水陆并进,主将乃是陆衍。遵循本来的打算,西、中两路军汇合后,陆衍即从甄随批示,待破武昌,航向上游,再受陶侃节制——没体例,甄随名位常在陆衍之上,若陆和在,或尚可与甄随相拮抗,陆衍是底子压不住那蛮子的。
至于南人,首要指的是江南豪族,那根儿就不如何好掘了,只能先禁止他们夺占侨客北归以后空出来的地盘,再设谋缓缓减弱之。倘若过于苛待南人,恐怕会激发江南地区的局面耐久不得稳定,乃至于南北之间的仇恨——你帮衬着老百姓没用啊,老百姓太轻易被处所豪族所裹挟了。
甄随接管了何充的投降,一样将其并家眷等一起押送洛阳,但按照陶侃的号令,立即将钱凤于军前处斩——因为传闻,王敦之以是顺从王师,就全都是这个钱凤调拨的。当然啦,王敦自有主张,仅仅钱凤一人,是不成能摇其心志的,可谁叫钱凤最受其宠任,又曾经杀刁协而逐刘隗呢?刘大连在出征前就哀告过裴该,说:“臣从定江南,无他愿,唯请族钱凤、沈充。”
裴氏答复道:“我司马家妇人,不该再归父族。”
但他随即又对何充说:“我既决计拒华,又岂能半途而废啊?裴该于我为长辈,我终不能向其屈膝。”因而办理精力,重整兵马,恪守武昌,以拒华师。
不久后,甄随击破应詹,遣归蛮兵,亦向武昌而来,得讯大怒,说:“陆衍好不济事,这般坐守之寇,竟然都拿不下吗?”即命士卒砍木做筏,堆满柴草,扑灭了一大片一大片地往武昌四周江面上漂去,但是王敦严加防备,亦使火筏不能建功。中游的战事,就此堕入胶着状况。
裴氏至此,才终究不再矫情了,因而召陶侃入见,随便对答几句,并且但愿陶侃于路善待司马睿等人。陶侃应诺后,便即备下车乘,派刘隗、刘遐押送建康诸人北上。
但是陶士行本身就是南人,则他不管是出于公心也好,为报私仇也罢,想要挑一些豪族出来显戮以立威,裴该是乐见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