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能做的,朕为何不能做?”
“便给他阿谁孩儿封个‘轻车都尉’的虚衔吧,长大后如果小我才,朕再重用。”
屈指弹了弹薄薄的纸张,李治悠悠道:“昔年父皇活着时,曾旨令高士廉修撰《氏族志》,高士廉三易其稿,终究合了父皇的意。”
他惊骇步李靖的后尘,不肯让孙儿李钦载把握太大的权益,皆因对皇权的畏敬。
弄清原委后,武皇后哂然一笑,道:“李钦载才华本领都不缺,又恰是锋芒毕露的年纪,老国公拦了一次两次,还能拦他一辈子不成?”
人越老越精,李勣无疑是个夺目又聪明的白叟。
而武皇后,即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这些全拜世家门阀所赐,教她怎能不悔恨世家?
李治苦涩一笑,道:“朕自问未做过残害忠良苛虐百姓之事,为何受此天罚,朕也不晓得。”
武皇后掩嘴笑道:“传闻是为了给他的孩子发蒙,又感觉千字文太通俗难懂,因而干脆亲身编撰了《百家姓》。”
“《百家姓》么?来得恰是时候。”李治眯眼笑了起来。
李治点头:“英国公功劳显赫,他实在并不肯孙儿被委以重职,怕的是木秀于林,更怕李家权益太重,引朕猜忌。”
李世民没有弄死他,而是让他安然活到寿终正寝,实在也能申明李世民确切是个胸怀宽广的帝王,能做到这个境地,很不轻易了。
武皇后面庞儿一红,悄悄推了他一下,嗔道:“陛下,光天化日的,又是大殿之上,不成胡说失色!”
现在的唐朝,在李钦载之前,三字经和百家姓还没面世,孩童发蒙所读的只要《千字文》。
武皇后点头:“与丫环私通所生,确是私生子。”
武皇后慌了,仓猝站起来道:“陛下风疾又犯了吗?”
武皇后蹙眉:“陛下非狭量之辈,老国公怎能……”
武皇后睁大了眼:“孙儿出息了不是功德吗?”
李治一愣,不测埠道:“李钦载有孩子了?朕未传闻他结婚呀……”
武皇后笑道:“陛下仁义慷慨,臣妾佩服。”
李治悠悠道:“两年前,朕的娘舅长孙无忌归天,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对朕大要恭敬,但是背后却很有怨恚,父皇活着时,这些世家门阀对父皇可谓忠心耿耿,可父皇崩逝后,他们便有些不循分了……”
武皇后终究明白了英国公李勣的心机。
李治咂了咂嘴,俄然笑道:“说来朕倒有些驰念李钦载了,前次与他打仗后,朕才晓得他也是个秒人,与他闲谈亦有所得。”
武皇后也点头,若论对世家门阀的悔恨,她实在比李治更甚。
李治无疑是贤明君主,他很快便看到了百家姓的代价,不但仅是发蒙方面,另有政治方面的。
站在帝王的态度,李世民如此措置,也不能说他错了。毕竟李靖的存在确切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实在是他在军中的名誉太高了,高到只需登高一呼,千军万马便很有能够帮他颠覆立国不久的大唐。
武皇后恍然,卫国公李靖,大唐当年击败东*突厥的首功之臣,恰是因为他击败突厥,军中名誉达到了顶峰。
大家有书读,大家有功练,这特么才叫天下大同呀。
武皇后点头,又道:“陛下,这等大才之人,不成不重用,可不能真的任其怠惰放荡,好好的人才扔在家里混吃等死,对社稷对天子,都是莫大的丧失。”
说着李治神情一肃,道:“传旨尚书省,将《百家姓》颁行天下,各州刺史,县令,学政博士,皆需在各州各县各乡张贴《百家姓》,奉告尚书省,此举只为天下孩童发蒙之用,并无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