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彦举一反三,本身想通了这类印刷术的妙用,也令李延炤感到欣喜。他笑道:“抚梁见微知著,果非常人。如此一来,忠烈后辈至书院进学,大家皆可奉上书籍。然此法终归只是炤之肤见,如何施为,尚还多多有托抚梁。”
辛彦支起耳朵,细谛听着虎帐方向传来的“万胜”声,一脸迷惑地望向一旁王强。王强看着满面探听之色的辛彦,便拱手道:“李长史正在营中,调集将佐宣布立军易帜。明府是否要前去一观?”
言罢,李延炤本身边一名卫士手中擎过一面大旗,便是先前已制成的武嵬军旗。他将大旗高高擎起。轻风拂动之下,旗面上“武嵬”二字若隐若现。而这面新制军旗,与营中仍然矗立的其他旗号一同微微摆动。通体玄色的旗面劈面便给在场的诸多将佐带来一种压抑的肃杀氛围。
“有托抚梁!”李延炤端起面前酒杯一饮而尽:“稍后我自将积累资财送往县府,抚梁做成此事,炤与忠烈之灵,皆是感激不尽……”
话音方落,各方阵前已稀有名将佐出列待命。之前李延炤调集诸将宣布成军易帜之时,他们各自心中已是有底。此番将县兵划归护羌校尉属,大家出息立时便大有进望。
现在营中有四位百人将,别离是战锋营百人将周兴,健锐营百人将王诚、雷融、新立射声营百人将魏旭,骑营百人将陶恒。另报请张使君批复,汲引了两名千人督。一个便是刘季武,另一个则是由别部司马升任的曹建。
各营将佐接踵向李延炤陈述了本身麾下士卒参加及值守环境。全部校场一片寂然。不明以是的士卒们纷繁谛视着点将台前飘荡的那面通体乌黑的旗号。李延炤在旗下站定,抬手指向军旗:“自本日起,本军改名武嵬,归属护羌校尉府直辖,但仍驻守令居。诸君不必忧心与父母亲眷别离。但我等既归属护羌校尉府,便要服从府中征调!”
辛彦自县府当中,便已听得虎帐方向传来的声声吼怒。他安步行出县府,而门外卖力保护县府的王强见状,便当即迎上去,拱手待命。
辛彦顿时恍然大悟:“定东莫不是说,将这些字摆列好,再盛装于书籍纸张大笑的木框当中,而后刷墨,按压,便能印出一页书?如有大量这类字块,摆列成每页所需字块,便可大量印书?”
李延炤听闻辛彦所言,当即也是一笑:“炤这些年,与抚梁一同买卖牛羊马鞍,除弥补公帑,及军中各项所需以外,节余亦有十数万钱。现在便无妨将这笔资财皆交予抚梁,望抚梁早日促进此事。一应花消,可令王强做一账目,炤待兵马倥惚,再返来一观。”
李延炤所问,却实在将辛彦问愣了。他皱眉思考半晌,随即便抬开端道:“现在册本,多为手抄。且纸牍并行。彦觉得,可只将书籍赐与先生,令先生讲书。后辈们听书便可……”
“不过,这字块刻制之时,需刻成反字!”李延炤说着,便抽出一根筷子蘸了些酒,在几案空缺处,写下一个反着的“李”字。道:“如此一来,印出的字,便是正字!”
李延炤顺手拿过一旁几案中一本线装书册,翻阅了一番,问道:“抚梁如果手抄如此一册,大抵所需多久?”
辛彦面露惊奇:“既是如此,定东为何不早说?”言罢,辛彦一指县府方向:“走,定东,回县府坐而对饮,慢慢道来。”
李延炤话音未落,辛彦却已哈哈大笑起来:“定东所议,倒是件功德!缘何现在才讲?忠烈遗孤,于情于理,本该县府照拂恩养,只是至今府库仍称不上余裕,故而才频频搁置。我也曾想募资筹建一二书院,供忠烈后辈进学。而内心却常常惶恐,恐怕僭越,故而未曾提起。既然定东也有此意,彦便能够放心施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