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边疆六镇乃是大魏拱卫柔然等褚国南侵所设,戍守镇将多出皇族,乃李景喻等皇亲贵胄身份之流,皆手握重兵。
丁芷兰两道目光扫视他周身,见他身着玄衣高冠,周身风尘仆仆,可双目极其有神,仿佛黑曜石般灿烂夺目。
李景喻神采变得凝重,点头:“多谢母舅点拨,待今后,润之,定警告父亲,谨言慎行。”
他声音渐低,婉拒之意不言而喻。
再者,丁芷兰一向属意太子,太子更在阿葭扶灵归乡之时,数次来府上,称嘉宁帝非常爱好阿葭,愿聘阿葭为太子妃。
顾建柏刚过不惑之年,因筹划政务,心力蕉萃,双鬓仍然斑白,双颧微微陷落,下颌处一把髯须狼藉,面庞隐露干枯之色。
“母舅莫慌,润之来时,已传书给父亲,让其勒迫怀溯镇镇江于景发放粮廪,可暂解六镇公众之需。”
屋中喧闹,只闻获得他一下下粗喘的呼吸声。
他脸上暴露难堪之色,“润之,阿葭能得你喜爱,乃是她福厚,可,润之来迟一步,阿葭已许了太子,这几日便要议亲,母舅我.....”
若此次,嘉宁帝当真听了成司徒所言,对六镇赈灾之事置之不睬,届时,六镇镇将借由此举,发兵反叛,到时,柔然再趁大魏海内内哄南侵,大魏立马将烽火连延,生灵涂炭。
李景喻少年时,曾在镇国公府小住些光阴,顾建柏是见过他的,当时,他面庞稍显稚气,可一身贵气难掩,气势拔群。
顾建柏惊奇,再看面前这位侄儿时,眼眸中不自发流出敬佩之色。
未几会儿,下人领着李景喻入内。
后因大魏国势强大,周边小国不敢犯境,垂垂地,跟着嘉宁帝父亲闻孝帝迁都洛阳,四海升平,边疆六镇原震慑边国的职位,便垂垂的变得无足轻重了,迁徙去的公众,更多是犯了重罪的朝廷钦犯,六镇贵胄属地,仿佛成了流犯发配之地。
他朝丁芷兰见礼:“舅母。”
这几年,更是跟着李靖舒功高盖主,嘉宁帝更加听信谗言,几次欲不顾亲情,将李靖舒撤除。顾建柏多年侵淫朝堂,对此,一清二楚。
顾建柏与李景喻父亲乃有旧谊,顾氏与李家又沾亲带故,算是表亲,他又极其赏识这位年青侄儿,当即,唤人去请。
李景喻转头,循着声音望去,就见离他身后不远处,正停驻一名貌美妇人,鲜明是丁芷兰。
且非论阿葭与他如何,但看得出,李景喻对阿葭回护之情甚深。
“润之,不惧。”
不惧这排挤而来的皇权勒迫,更不惧这乱世当中,独木难支的步步维艰。
这也是,顾建柏一向力谏六镇赈灾之事的忧心肠点。
“润之,此次前来洛阳,一则是为了六镇赈灾一事,二则,便是润之倾慕表妹阿葭已久,特来向母舅提亲,本日登门仓促,未备薄礼,恕母舅不怪。”
顾建柏双眸掠过忧色,“你父神勇,震慑柔然新君难犯我大魏边疆,是大魏之幸,何奈,嘉宁帝双眼被奸臣蒙蔽,对你父手中十万铁骑多有顾忌,待此次你归家,定要劝你父收敛锋芒,莫要惹怒了嘉宁帝。”
顾建柏面色突变,霍然起家,接过那男人手上的信,拆开,扫了一眼,顿时,双眼发黑,站立不稳。
顾建柏虎目含泪,跌坐在紫檀木椅上,一语未发。
李景喻面色平静道:“母舅,若六镇因赈灾之事生乱,届时,海内大乱,导致浮尸千里,大魏大夏将倾,国之不存,何故为家?”
顾建柏脸上有些挂不住,轻咳一声:“天气不早了,润之彻夜住在府上安息,我派人将你畴前住的院子清算出来.....”
顾建柏倏然昂首,不成置信的道:“润之,在朝廷未下诏令赈灾之前,你此举,会引越俎代庖之嫌,且不说,六镇会如何,便是嘉宁帝也不会轻饶了你,定治你重罪。”